导读: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对比发现,与今年7月20日召开的第六次会议相比,第七次会议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资本市场改革等方面的表述都有重要变化,并给出了一些新提法。
8月31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金融委)召开第七次会议,研究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强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等问题,部署有关工作。会议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金融委主任刘鹤主持,金融委成员单位及相关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这是继上周末(8月25日)证监会有关负责人召开会议研讨细化资本市场改革总体方案后,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再次迎来明确顶层设计方向。
中国证券报分析认为,金融委、证监会相继发声,将稳定市场预期。
据券商中国,有十大关键表述:
1、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总体稳定,金融体系运行平稳健康,各类风险总体可控。要加大宏观经济政策的逆周期调节力度,下大力气疏通货币政策传导。
2、 继续实施好稳健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3、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把财政政策与货币金融政策更好地结合起来。
4、 鼓励银行利用更多创新型工具多渠道补充资本,真正落细落实尽职免责条款,有效调动金融机构业务人员积极性,大力支持小微企业,全面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5、 充分挖掘投资需求潜力,探索建立投资项目激励机制,支持愿意干事创业、敢于担当、有较好发展潜力的地区和领域加快发展。
6、 要做好今后一段时期金融体制改革的整体谋划,进一步扩大开放,完善治理结构,提高金融体系的适配性。
7、 要进一步深化资本市场改革,以科创板改革为突破口,加强资本市场顶层设计,完善基础制度,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扎实培育各类机构投资者,为更多长期资金持续入市创造良好条件。
8、 构建良好市场生态,增强资本市场的活力、韧性和服务能力,使其真正成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9、 要大力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健全资本市场法治体系,加快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强化法律责任追究,大幅提高违法成本。
10、 严厉查处近来出现的各种欺诈违法案件,为满足人民群众财富保值增值等多元诉求营造良好的市场生态。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对比发现,与今年7月20日召开的第六次会议相比,第七次会议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资本市场改革等方面的表述都有重要变化,并给出了一些新提法。下面看看六大要点:
要点一:从适时适度逆周期调节到加大调节力度
在7月20日举行的金稳委第六次会议中,阐明要继续实施好稳健货币政策,适时适度进行逆周期调节,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但时隔一个多月,8月31日举行的第七次会议中,则从“适时适度进行逆周期调节”改为了“加大宏观经济政策的逆周期调节力度”,这也说明未来的逆周期政策调节力度会有所增大。
而对于“逆周期政策调节力度需要加大”的原因,则可以从此前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中看出端倪。如在7月30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中,认为内外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的复杂局面,并指出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要点二:下大力气疏通货币政策传导
相比于此前会议强调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本次会议格外强调了“下大力气疏通货币政策传导”,央行也多次表示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是接下来的工作重点。
为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8月17日,央行即宣布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LPR在原有1年期一个期限品种基础上,增加5年期以上的期限品种,由各报价银行以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加点方式报价,并要求各银行新增贷款主要参考LPR进行定价。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