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疫情后便利店的10点思考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便利店委员会执行委员、厦门见福便利董事长 张利
疫情对我们来说确实是非常严重的一件事情,可以叫做疫情期间没有不湿的鞋。以下是思考的10个方面:
1、从战略层面我们确确实实做了一些反思,总结就是求人不如求己,讲什么都没有用,把自己的企业做好。
2、需要重新考虑一下企业的资产配置,我们对资产配置要有一个深度的考虑,到底是轻资产还是重资产,无论怎么样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要适合自己,与自身实际相匹配。另外还要考虑你的战略目标和你的资源匹不匹配?有句话,叫做大人不穿小孩的衣服,小孩也不要去穿大人的衣服,企业不同的阶段做不同的事情。
3、要处理好企业所有的利益相关人的各种关系,包括员工、政府、供应商、加盟商,以及其他利益相关人。
4、企业营销。我们的客户在哪里?我们应该出现在哪里?全渠道配置一定是个标准配置,所以说不要再去争论企业的线上线下,所有的企业都需要有个线上线下融合的过程。
5、经营的哲学。虚伪的往往是讨喜的,但常常是可恶的,真实的往往是难看的,但常常是可爱的。疫情下,引用禅学上的三个不,叫做不能说、不必说和不可说,很多事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6、企业的发展阶段。我一直讲阶段论,在企业你在不同的阶段做不同的什么事情,是连长做连长的事,是团长做团长的事。每个人都有边界,甚至每个人都有天命。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充分认知自己能力的边界。
7、对于创新的反思。不要盲目的学习别人的东西,因为企业本身都有自己的DNA,这是没法改变的,坚持小步快跑量力而行,切记邯郸学步,最后把自己变成不伦不类。
8、对人性的思考。称为大用大疑、大用小疑和重用不疑,要用你能用的人,不要用你用不了的人。用人的核心点是三观相符。
9、自我的反思。在疫情期间看到了几个事情,作为老板的三个角色,一个角色是思考者,老板要充分去思考,对长远战略的规划。第二角色是行动者,实际运营要起带头作用。第三个角色是代言人,老板都是抛头露面的,不管你是带货也好,外出应酬也好,这是一个非常难的事情。
10、反思波特的三大策略。差异化目标及交易总成本领先。对于我们来讲就是要做好自己,等待随机事件的来临,找是没有用的。第二谨慎选择竞争对手,因为最终你会很像他们,关注对手只能做到第一,关注自己才能做到唯一。核心点,多快好省。
最后就是危机如何转换为转机。抱最大的希望,尽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牢牢记住习主席的教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心无旁骛做好本业。
疫情后企业更需要“强身健体”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便利店委员会执行委员、每一天便利董事长 张培彦
这次疫情,最大的感受是4个字,做企业需要“强身健体”。从疫情受影响程度来看,西安相对较小,但也受到了一定冲击。疫情期间,每一天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对于线上业务的开展。去年12月份,每一天开发了线上业务-天天每一天拼团,效果很好。疫情期间销售量暴增,一天最高可以达到6万单,将近100万的销售额。整个2月份,天天每一天拼团达到了1300万的销售额。
另外疫情期间,凸显出了每一天品牌连锁的供应链能力。每一天还有一个B to B 的帮便利供应链系统。疫情期间,在整个物流中断的情况下,每一天的帮便利供应链系统为众多的夫妻老婆店提供了供货。
疫情爆发初期,便利店的销售西安下降了较多。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的下沉市场像宝鸡已经达到了100%,甚至还有了增长。
从零售驱动的角度上来讲,无论是商品驱动、还是渠道驱动,未来的全渠道会形成一个常态。未来零售,对于便利店不会有线上线下之分,全渠道会成为必选项。每一天也会积极探索拼团和直播业务。
第二,对商品力的思考。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线上业务的发展,商品力的驱动显得尤为重要。现在每个人都是流量,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便利店作为利润比较薄的行业,后期应该重点往上游的整个商品的供应链IP打造上来做进一步的延展。
第三,下沉市场的开发。每一天今年的主要的目标就是围绕着西安200公里的配送半径开发市场,主要是加大在下沉市场的投入和开发。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