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落实惠民政策 逐年增加民生投入
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9月18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湖南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8场,省教育厅、省民政厅、省卫健委、省人社厅和省住建厅发布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全省民生事业发展成就。
70年来,我省高度重视民生工作,认真落实惠民政策,逐年增加民生投入,紧紧扭住教育医疗、就业住房、基本民生保障等现实问题着力攻坚克难、改革突破,取得巨大成就,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教育事业实现大跨越,全省在校生人数由1949年的207万增加到2018年的1350万,教育总规模居全国第7位。基本民生保障不断加强,省级以上民政事业资金由1950年的556万元增加到2018年的200多亿元,民政公共服务设施也由6317个增加到2.88万个,目前民政常年保障服务对象1500多万人,覆盖全省总人口近20%。卫生健康事业成就喜人,全省人均预期寿命由1949年的35岁增长到2018年的76.7岁。就业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建立了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住房城乡建设事业蓬勃发展,城镇常住人口由1949年的236万人增长到2018年的3865万人,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大幅增加,宜居优居者越来越多。
(文/刘银艳 陈勇 易禹琳 陈淦璋 余蓉 陈娴)
民生不断改善 日子越过越甜
8月21日,2019年南华大学博士志愿者三下乡服务团走进祁东县凤歧坪乡,为这里的乡亲们送医送药。 曹正平 曾昊岚 摄影报道
9月18日,蓝山县政务服务中心“一件事一次办”窗口,工作人员指导办事群众填写资料。 杨雄春 摄
制图/李妍
9月18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湖南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8场,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蒋昌忠,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唐白玉,省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陈小春,省人社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黄赞佳,省住建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舒行钢发布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全省民生改善方面的成就。
改善民生是中国共产党不变的价值追求,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方面。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始终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解决了一大批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工资水平持续提高
就业是民生之基。70年来,我省城乡从业人员规模由1950年末的1107.76万人扩大至2018年末的3738.58万人,其中省内城镇从业人员由79.60万人扩大到1863.85万人,占全部就业人口的比重由7.19%提高到49.85%。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018年底转移就业总规模达到1592.3万人。全省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之比由1950年的88.54∶4.95∶6.51逐步调整为2018年的39.12∶22.37∶38.51,第三产业从业人数由72.07万人增加到1439.76万人。职工工资水平也逐步提升,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由1978年的563元增加到2018年的73300元,年均增长17.62%。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整合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完成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在全国率先实现了企业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目前,全省参加基本养老保险4921万人、工伤保险798万人、失业保险590万人,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城乡全覆盖,工伤、失业保险已覆盖全体职业人群。连续15次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月平均养老金水平从1995年的192元增加到2018年的2371元,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由试点之初的每人每月55元提高到103元。
告别“蜗居”“简居”,实现“宜居”“优居”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省居民三代“蜗居”一室是普遍现象。为了实现从“蜗居”到“宜居”、“简居”到“优居”的梦想,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新一轮户籍制度和居住证制度改革落地实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全面提速,城镇常住人口由1949年的236万人增长到2018年的3865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6.02%。全省市区总面积达51437平方公里,较1982年增长超过6.1倍;城市道路总长度达13192公里,较1982年增长超过12.8倍。2018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48.8平方米,比1978年增加44.9平方米,增幅达12.5倍;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63.6平方米,比1978年增加53.1平方米,增长超过6倍。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