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广州发生了一起诈骗案:光大银行广州东风支行一名81年员工麦某,伪造理财产品疯狂骗取16名投资者超过5000万元,多数受害人为老人,其中2名老人甚至在维权过程中去世。
之后,麦某被抓获,在2017年底获刑15年,法院判令追缴麦某违法所得返还给相应被害人。
但是被害人的维权之路并未结束,近日,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了一批本案中被害人与光大银行广州东风支行民事纠纷的二审民事判决书,对于银行是否应该承担被害人的损失,法院作出了最终的判决。
银行员工疯狂诈骗5000万
故事,要从几年前说起。
据媒体此前报道,光大银行广州分行东风支行的理财经理麦某,布下了一个大骗局,把16位长期合作的客户合计近5000万元理财款据为己有并挥霍一空。
以受害人之一的广州市民赵先生为例,媒体报道显示,从2012年开始,赵先生在麦某介绍下购买理财产品,老先生对麦某非常信任。没想到,此后投入的1530万竟 然都掉入了麦某编织的陷阱中。
2015年4月和5月,在麦某推荐下,赵先生先后购买了860万元和670万元“光大银行中融融金1号”理财产品,“理财产品预约/购买结果”单加盖有光大银行东风支行业务专用章。之后没几天,赵先生却再也联系不上麦某了。
《羊城晚报》的报道显示,遭麦某欺骗的客户共有16人,被骗金额超过5000万元,其中大多人的钱是留着养老的“棺材本”。从2015年5月事发至2016年4月,几位受害人身体被“击垮”,“甚至有两位老人在漫长维权路上耗尽了生命”。其中一位老人视麦某如同亲生儿子,将自己的银行卡、存折、身份证都交由他保管,被骗400万元后,承受不住打击而身亡。
伪造理财产品做骗局
2016年3月,麦某在外地被抓获。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17年12月作出的(2017)粤01刑初16号刑事判决,揭开了麦某诈骗的诸多幕后信息。
前述判决书显示,1981年出生的麦某,从2011年4月至2015年6月15日担任某银行理财客户经理,负责向顾客推销该行代售的信托资金类产品、存款投资。
从2013年开始,麦某为谋取个人利益,利用其身份便利,以及隐瞒其为其他机构推销的事实,大量违规向某银行客户推销多种高风险的非某银行理财产品。
其后,上述理财产品到期无法兑现。麦某为掩盖其违规私售理财产品的行为,伪造了《道富资产—某银行—中融融金1号专项资产管理计划资产管理合同》等所谓理财产品合同书,并虚构为某银行代售的理财产品,骗得赵某等16被害人签订虚假投资理财产品合同,通过其投资上述虚假理财产品,并向其所控制的银行账户支付投资款。
随后,麦某将骗得的部分投资款用于兑现前述违规私售的理财产品到期回款,部分投资款用于其个人投资证券市场,余下投资款用于其购买豪华汽车及消费挥霍。
经核查,从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间,麦某诈骗16名被害人投资款项合计人民币5005.05万元。
事实上,前述判决书里麦某任职的“某银行”,正是中国光大银行。
公章合同都造假
据判决书中显示的麦某供述,销售理财产品正常程序是:客户到银行咨询或要求买理财产品时,麦某会向他们介绍行里的每个理财产品,客户选定理财产品后,他到柜台或者麦某在网上帮其购买,或者教他自己上网购买,从客户某银行的账户上划扣相应的资金(客户自己按密码)。
麦某表示,其在光大东风支行任职期间,私售了非该银行理财产品和信托产品,大概收到了回报有70-80万元。“如果我们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越权私售理财产品,在柜台支付单位是可以监管到的,而在网银支付的销售是比较难监管,我就利用了这监管漏洞售假诈骗。”
麦某所售出的“飞单”产品,曾经还能有不同数量的本金和利息返还。2015年4月份之后所有售出的理财产品几乎没有返还过本金和到期利息。因为越权销售非某银行理财产品“飞单”出现问题后,麦某表示他还在2014年去过北京几次,在追合同款未果后他甚至选择以投资者亲属的名义到北京市公安局经侦部门报了案。
麦某供述,客户在2014年5月之后购买的《中融鸿海江苏泗阳政府安置房建设基金》等多个理财产品,是其伪造出来的虚假理财产品。以前他通过修改原有真实的理财产品资料的电子资料,经过重新排版后,拿到某图文店打印成纸制的虚假理财产品合同。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