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力争三年内实现西部“蓉欧+”货物集散基地达20个,西部地区占中欧班列、国际班列货源比例达到75%。 ]
提现服务微信:83269030
中欧班列运营格局正在从分散向集中推进,并有望形成若干个中欧陆上物流枢纽和贸易中心。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2亿元,支持郑州、重庆、成都、西安、乌鲁木齐等5个中欧班列枢纽节点城市,开展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建设。
这一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将有助于促进中欧班列开行由“点对点”向“枢纽对枢纽”转变。
告别各自为战的分散格局
从重庆开出第一列“渝新欧”班列至今,中欧班列已经运行了将近10年。在积极融入“一带一路”的背景下,全国有数十个城市开行中欧班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中欧班列的战略价值更加凸显,开行量逆势上扬。
但是,目前运行的中欧班列不仅存在严重依赖财政补贴、班列公司之间恶性竞争等诸多问题,更深层次的瓶颈在于,中欧班列的线路和运营都是由各开行城市自己设计和组织的,各自为战,它们都希望成为枢纽但都没有成为枢纽,各线路只是点对点运行,整个中欧班列没有形成统一的运营组织,导致各自成本代价都比较高。
所有的这些问题都不利于中欧班列扩大规模、降低运行成本,也不利于班列向市场化过渡,因此迫切需要对现有格局进行调整。
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李牧原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由于这些班列在欧洲的集结点比较分散,没有形成分拨体系,疫情期间,虽然开行量上去了,但是成本代价也比较大。
为了扭转这一局面,业内很多呼声希望国家有关方面对班列运营进行统一规范,要求对中欧班列进行“顶层设计”。
5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构建陆海联运、空铁联运、中欧班列等有机结合的联运服务模式和物流大通道”“优化中欧班列组织运营模式,加强中欧班列枢纽节点建设”。
此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部署今后一个时期中欧班列安全稳定高质量发展工作,提出9项具体举措,其中就包括提升运行质量效益,加强枢纽节点建设,优化班列开行布局。要求开展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建设,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现代物流枢纽;加快形成“干支结合、枢纽集散”的班列组织方式,促进班列开行由“点对点”向“枢纽对枢纽”转变。
此次国家发改委主导的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建设,就是对现有各自为战局面的校正,逐渐实现从分散节点向枢纽集中,最终从“点对点”向“枢纽对枢纽”转变,这样才能降低总体运行成本、提高运行效率,形成合理的规模经济。
国家发改委支持的这5个城市的中欧班列开行量在全国排名前列,而且区位条件也非常适合。5个城市均处于中西部地区,具有向西开放的便利,而且成渝两个城市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起点,西安、郑州和乌鲁木齐都是亚欧大陆桥上的重要节点。
有望形成中欧陆上贸易枢纽
实际上,国家发改委这一措施的效应并不局限在使这几个城市成为中欧班列的集结中心和物流枢纽,未来更重要的演变在于,这几个城市可以基于陆港成为中欧贸易中心,形成类似沿海城市基于海港形成的贸易中心地位。
李牧原曾撰文《写在中欧班列过万列之际》,其中写道:中欧班列要做出什么样的顶层设计呢?我认为不是为班列而班列,不是为物流而物流,不是为通道而通道,不是为枢纽而枢纽。中欧班列的初心就是为中国和沿途国家创造更多的贸易机会,打开更多的贸易空间。
李牧原认为,未来中欧班列的发展,应该以物流通道带动贸易渠道的建立。未来的导向就应该是基于贸易便利化的发展模式,以新增的国际商品贸易的中转分拨为主攻方向。她对标分析了海运通道物流体系,提出了干支结合、运贸结合、内外结合和软硬结合的发展策略。
她认为,可以通过“通道干线+境内外网络”、“多式联运枢纽+商贸集散”、“物流服务+国际金融”、“内陆口岸+新型贸易区”四个方面建设,建立沿途和两端的国际贸易分拨、集散、加工、结算的新型物流中心,构筑由通道平台通过枢纽、干线、一体化的装备体系整合服务于国际供应链的物流体系。同时,依托主通道的支线网络建设,拉近和完善中国与中亚五国以及欧洲之间贸易联系。
事实上,运贸结合的方式正在中欧班列推行。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所所长王国文王向第一财经表示,现在中欧班列大力推进运贸结合,不仅是运输,也做贸易,拓展了商业模式,这样可以通过贸易赚来的钱补运输,使得运费下降。
在这样的战略布局下,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的未来前景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各主要城市都在瞄准集结中心的位置。比如,今年5月,西安市市长李明远就在全国两会期间建议,支持西安建设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
成都的申报材料提出,建设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将主要承担优化提升国际陆港枢纽能级、加快构建高效运输组织体系、探索创新市场化运营机制、加快发展特色枢纽经济和着力打造国际开放合作平台等5项重点任务。
成都将着力重点发展“蓉欧+”物流业、加快发展“保税+”国际贸易和协同发展“临港+”制造业三个方面发力。并力争三年内实现西部“蓉欧+”货物集散基地达20个,西部地区占中欧班列、国际班列货源比例达到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