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国内的金融市场也不断在扩充,我们的身边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金融公司,而捷信中国就是其中一家。日前,捷信中国总经理罗曼沃迪拉接受采访时说到,捷信正迎来提速变道时刻,中国消费金融市场潜力巨大,良性竞争利于行业的发展。相信捷信会更好的服务大众,完善金融产品,覆盖更多人群!
捷信中国罗曼沃迪拉:中国消费金融市场潜力巨大 良性竞争利于行业发展
过去几年间,消费金融行业增速显著,尤其在2016年至2017年经历一波爆发式增长。在这个迅速变化的竞争格局中,作为首批获得银监会授予牌照的四家消费金融公司之一,捷信中国逐步树立起业内巨头玩家的地位。目前,通过持续提升产品便捷性和透明度、扩充线上业务以全渠道运营,以及进军多元消费场景,捷信消费金融正在进一步拓展业务版图。
在罗曼·沃迪拉看来,中国消费金融行业仍是新兴行业,未来将释放出巨大市场潜力。但是,由于金融服务的弱势人群对金融产品和金融知识的理解相对有限,消费者正确的贷款消费理念有待继续形成,因此国内消费金融市场尚需要不断培育。在越来越多的新玩家进入之后,外界对行业的认知将逐步加深,而良性竞争也会促使整个行业健康发展。
瞄准长尾客群 科技手段降低风控难度
由于征信数据不完善、贷款金额小致利润有限等原因,传统银行信贷业务并未覆盖到有消费需求的相当人群。而借助技术手段为缺少贷款途径的群体提供便捷、透明的金融产品,让其在信用缺失的情况下获得贷款支持,成为捷信消费金融差异化的打法之一。
据了解,目前捷信中国可提供商品贷和消费贷两个类型消费金融服务。其中商品贷针对的商品主要包括手机、家电、摩托车、电动车、电脑等;消费贷则是由捷信评估已有客户的还款记录、信用记录等相关信息后,再向优质客户发出“消费贷”邀请。
“对没有太多金融经验的消费群体来说,要让产品易于理解,并且容易申请。在贷款审批的过程中,捷信中国会确保客户能够负担贷款金额,同时还要有还款意愿。”罗曼·沃迪拉称,此外,捷信还会对消费者进行相关金融教育,让他们不要像滚雪球一样去不断借贷,以免债务负担越来越重。
而科技手段的应用,在实现上述目标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据介绍,捷信消费金融的贷款审批已完全无纸化,并且使用人脸识别技术、自动文字识别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等,可以在几秒钟之内完成审批流程。此外,捷信中国还使用语音机器人和文本聊天机器人,语音机器人每天会完成40万次电话呼叫,从而有效提升运营效率。
按照捷信集团首席风控官拉德克•普鲁哈的预想,未来最理想的状态是,仅需要扫描客户眼睛虹膜或者采集指纹,在识别客户身份之后,所有其他数据即自动汇集过来。这将省去贷款审批流程中很多人工操作的步骤,大大缩短决策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在迅速扩大市场规模与进行有效风控之间,需要达成平衡。罗曼·沃迪拉表示,在区分有还款意愿与无还款意愿的客户时,捷信一方面借助合法渠道获取的大数据对客户进行交叉匹配,一方面结合捷信自身的评分体系,通过反欺诈策略来判断客户的还款意愿和能力。贷款发放之后,捷信中国还会进一步确保客户是真实存在,例如拨打话音电话来核实身份等。
而针对那些刚步入职场,无法拥有信贷记录的年轻客户群体,判断其贷款逾期概率较为困难。不过在拉德克•普鲁哈看来,随着技术手段的发展,现金帐户实际使用情况、信用卡使用记录和手机使用情况等信息数据,均可以被作为节点记录下来。因此对于没有信贷记录的人群,也能有效衡量其信贷风险。
大数据的运用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客户隐私保护。“对捷信中国而言,在多数情况下并不是去把数据信息获取过来,再传到服务器上,而仅仅是通过询问获得一个回复即可。”罗曼·沃迪拉补充说,捷信在IT方面有很高的安全等级来保护客户隐私,即便是内部员工也不能够滥用客户信息。此外,内控方面还会进行定期内部审计,以确保相关流程没有漏洞。
线上线下全渠道“开火” 进军多元消费场景
作为全球销售点贷款提供商的巨头之一,捷信中国在线下拥有众多店铺内销售网点。然而,目前捷信业务模式正在快速切换,将从单一线下模式转变为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