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 > 正文

暴雨蓝色预警拉响 疫情下的北京防汛24小时

发布时间:2020-08-10来源: 编辑:

北京近期雷雨频繁“上线”。6月18日至今,各区气象部门累计发布暴雨蓝色预警已约40次。房屋漏雨成为居民最担心的问题之一,尤其是平房区的居民。

7月2日,东城区气象部门发布了今年入汛以来首次暴雨蓝色预警,北新桥地区房管单位的抢修人员以雨为号,开启了24小时连续作战模式。“雨不走,我不走”,是他们最简明也最有力的誓言。雨中的“逆行者”们都做了哪些备战工作,记者跟随他们展开24小时现场直击,记录下蓝色预警中的点点滴滴。

7月2日13:00

巡查发现墙体裂纹

“对,抢险这块必须盯住,天再晚我也上。”7月2日下午1点,刚刚散了防汛工作部署会,张炜马不停蹄,又去部署值班人员的工作落实情况。

张炜是东城区北新桥房屋管理有限公司施工副经理。北新桥地区共有12个社区,其中,8个社区是平房区,房龄“不小”,最早的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详细掌握这些房屋、院落的状况绝非易事。属地房管单位和街道办事处相互配合,防汛工作与正在逐渐接近的云团展开了“追逐赛”。

下午2点,张炜已经下到社区,进一步部署防汛工作。记者注意到,他不停翻看着手机,上面的画面却很不寻常。“这是一个专门看云图的APP,气象人员、地质探勘人员平时工作中常会用到这个软件。你看,还有2个小时,这片云就会到廊坊。”张炜的手机屏幕上,一大片云团正由南向北缓慢移动。根据他的经验,当云团抵达北京时,蓝色预警下的这场大雨到达东城区的时间约在晚上9点左右。

“离降雨还有六七个小时,我们还有不少工作要做。”张炜边说边走,记者随他来到炮局胡同的一处夹道。胡同里,唯一的一栋简易楼矗立在道旁。在当天稍早的巡查中,维修段的抢修人员发现该楼三层与四层阳台外壁上有一处细小裂纹。裂纹虽小,但降雨中一旦出现“卷水”,雨水便会顺着裂纹漏进居民家的阳台。维修工作需要立即进行。狭窄的胡同里,贴着简易楼的墙面,高高的脚手架已经搭建完成。“您注意安全啊!”张炜小心地叮嘱着站在脚手架上的工人。脚手架上,一名抢修人员正忙着修复墙体裂纹。老旧的墙面装饰层已经被铲掉,新打的洋灰一层层涂抹了上去。

张炜指着脚手架说,脚手架搭一层,抢修人员就往上爬一层,直到高度与要修补的地方齐平。北新桥地区胡同多,道路窄,大多数维修工作现在依然得靠人工来完成。张炜说,其实,发现这一裂纹并不意味着下雨就一定会漏,但是蓝色预警下,他们的工作提级响应,“什么事都怕个万一,我们准备必须充分。”

7月2日16:00

胡同里随时能找到抢修员

下午4点,从抢修现场返回维修段的办公室,摞成小山的防汛应急手册已经送到了。今年入汛以来,房管单位已经分批给居民发放了4000余册。2日当天,降雨到来前,这些记录着应急电话、防汛知识的手册必须再次分发到居民手中。“再次分发就是怕时间长了,老人们忘记放在哪儿了”,张炜说,胡同里住着很多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一旦发生紧急情况,老人们急需的联系方式都在这本小册子里。

大杂院里的居民少说也有十几户,挨着胡同串,挨家挨户发,工作量可不小。不过,走街串巷的过程对房管单位来说,也是再次查缺补漏的过程。发一份手册,顺便询问一下房子有无问题,对居民来说,这无疑也是一颗定心丸。

除了分发应急手册,辖区内易积水的道路、各个井箅子,抢修人员也要一看再看。当天下午,行走在周边胡同里,记者不时能看到防汛抢险人员的身影,有的来自于房管单位,有的来自于属地街道。双方的工作紧密配合,房管单位重点关注有问题的房屋、道路;街道则更关注有困难的居民。

“我们现在的在岗人员已经超过40%了。”张炜说,暴雨预警共分蓝色、黄色、橙色、红色四级。所对应的四级响应中,从低到高,要求防汛在岗人数的值守比例分别为40%、60%、80%、100%。考虑到平房区的防汛特点,维修段都会提高值守比例。一旦有漏雨、低洼院落积水等情况发生,必须保证有足够的人员顶得上去。

疫情也给防汛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影响。据抢修人员介绍,作业的同时,他们要保障防控的安全,防护措施同样不能少。“戴着护目镜,穿着两层雨衣,影响确实比较大,但是不能因为疫情,防汛工作就不干了。”

7月3日8:00

一夜无眠随时待命

7月2日晚8时许,天上开始掉下雨点,维修段门前传来了脚步声。“这是咱们维修段的段长刘学广。”随着张炜的引荐,刘学广师傅摘下雨衣的兜帽,记者看到,眼前的这位老师傅正是下午在炮局胡同修补楼体裂纹的那个人。刚进屋,刘学广便对他说,“现在四环外有的地方已经下得很大了,咱们这儿会不会下大得看后半夜,不能松劲儿。”

大家都在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