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垃圾分类工作考核连续6个季度全国第一
发布时间:2020-08-04来源: 编辑:
思明区城市义工协会的亲子志愿者开展垃圾分类宣讲。
左邻右里志愿服务中心开展垃圾分类相关宣讲。
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小游戏,学垃圾分类知识。
在今年第三季度的全国46个重点城市垃圾分类工作情况考核评分中,厦门市以87分的总分与上海并列第一。这是厦门市连续6个季度总分排名全国第一。
据了解,在今年第三季度的考核中,厦门在体制机制建设、教育工作、宣传工作、信息报送等单项得到满分,在分类作业项目得到10分(满分13分),组织动员项目得到11.5分(满分13分),总分87分,比上季度高1分。
连续6个季度“夺冠”,除了得益于厦门垃圾分类工作2.0模式升级版,还要归功于垃圾分类志愿者们的不懈努力。记者从厦门市环卫中心了解到,目前,全市70余万注册志愿者、4000余个志愿服务组织都已被动员起来,积极参与生态环保、垃圾分类等志愿服务行动。全市公共机构共成立垃圾分类志愿者队伍302个,人数达8118人,累计开展主题活动近200次。
2.0版“厦门模式”初见成效
今年,厦门垃圾分类工作着力在深化思想认识、创新体制机制、精准分类、优化收运、提升处置五个方面下功夫,初步形成厦门垃圾分类2.0版指标体系,打造垃圾分类“厦门模式”升级版。
据了解,目前厨余垃圾采取“定点收集、桶车对接、公交化运输”的方式,处理量不断提升。2020年,厦门还将建设一座厨余垃圾处理厂,日处理能力750吨。同时,市公安系统等单位正试点“生物汽化技术”源头处理厨余垃圾。其他垃圾目前正在推行直运,目前已完成60%,将于2020年全面实现直运。正在运行的其他垃圾焚烧处理厂共有4座,日处理能力2850吨,明年初还将投产一座,并且开工建设一座。
针对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也有了新的处理方法。有害垃圾利用建成的工业固废处置中心,进行集中无害化处置,年处置能力4.65万吨。环卫部门正在推动由国企主导统筹市场资源建立的可回收物收运利用体系,以最大限度的规范市场和资源化利用。
成绩亮眼 模式值得点赞
2.0版“厦门模式”成效如何呢?目前,全市城乡已全部推行垃圾分类,全市垃圾分类知晓率达100%,参与率达90%,准确率达80%。全市日产生活垃圾5200吨左右,其中,厨余垃圾700吨、其他垃圾4400吨、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100吨左右,垃圾日产量增长呈现明显减缓趋势,每吨垃圾焚烧发电量从350度提高到450度,无害化处理率100%。
我们不仅能从数据上看到成绩,还可以听听专家们的意见。今年7月,全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现场会在厦门召开。省级领导高度肯定厦门垃圾分类工作取得的成效,并表示在厦门召开现场会,是因为厦门垃圾分类工作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厦门的经验做法非常值得各地学习和借鉴。
在现场观摩活动中,市垃分中心也亮出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单,筹备了6个参观点。这六个点,既有代表前端分类的社区,也有学校垃圾分类示范点,还有后端处理设施。瑞景社区瑞景公园小区和金安社区高林一里,一个是厦门首批垃圾分类试点片区,一个是保障性住房小区,两个社区在开展垃圾分类方面都有声有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参加观摩的代表普遍认为,厦门垃圾分类成效显著,经验可复制可推广,此行收获满满。
志愿文明助力垃圾分类
目前,全市70余万注册志愿者、4000余个志愿服务组织都已被动员起来,积极参与生态环保、垃圾分类等志愿服务行动,引导市民自觉参与垃圾分类行动,厦门垃圾分类事业获得了最广泛的参与和支持。
今年6月,市机关事务管理局会同市市政园林局成立全市垃圾分类志愿者总队,市直各单位、各区机关事务管理部门也都成立了志愿者队伍。目前,全市公共机构共成立垃圾分类志愿者队伍302个,人数达8118人,累计开展主题活动近200次。每个周末,公共机构志愿者队伍都进社区宣传劝导垃圾分类,服务对象覆盖人数达百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