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爸爸”就想让我掏钱?谨防电信网络诈骗!
发布时间:2020-07-28来源: 编辑:
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社交方式越发丰富。五花八门的通讯软件,在给人们交流带来便捷的同时,也让不法分子看到了可趁之机。
在一个让人昏沉的午后,你的QQ上突然弹出一条消息,对方可能是你的儿女,你的上司,你的朋友,总之是你的熟人。对方和你寒暄后开始“商量”正事,可能是有急事需要借钱,有培训需要花钱,有要事需要转钱,总之最后目的就是要你掏钱。如果你碰到了,那么就得小心了。这个所谓的“熟人”可能身在千里之外,通过敲击键盘,给你设了个套。
冒充亲人QQ上聊天,其实图谋你口袋里的钱
近日,在招宝山街道某单位上班的冯先生,在QQ上收到了一条请求添加好友的信息,一看验证信息是正在上大学的儿子的名字。“我以为儿子又新申请了一个QQ号,所以没多想就通过了。”冯先生说。
“父子俩”稍微聊了几句后,“小冯”说自己正在参加一个电脑考核测试,不方便接电话,所以只能用QQ聊天,正好有个事情想向父亲请示一下,说是学校邀请了清华大学资深教授团队来开设培训班,培训课程包括商务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编程、金融管理等,全校只有130个名额,现在只剩下10个名额了,想赶快报名。随后,“小冯”便发了一张图片给冯先生,显示的是此次培训班的相关信息,右下角印了个类似于清华大学校徽的图案。
冯先生看了一下通知,每门课程的培训费要39800元,他对“小冯”说晚上回家和妈妈商量一下再作决定,但“小冯”表现得很着急,说名额只剩下2个了,必须赶快决定,如果有疑问,可以咨询一位名叫“张毅”的主任,通知里有他的QQ号。“这份通知,语句标点都不是很严谨,排版看上去也很不对劲,所谓的‘张主任’联系方式只有一个QQ号,连电话都没有,总觉得不太正规,所以当下我就有点警觉了。”冯先生说。
冯先生一边按照“小冯”所说,添加了这位张主任为好友,一边跟妻子联系,让她确认一下儿子的行踪。和张主任成为好友后,没说几句话,对方就要求其缴费。冯先生询问可否语音通话了解一下具体情况,结果对方就没有再回信息了。自己的“儿子”也没再跟他发信息。后经妻子确认,儿子根本没有参加什么电脑考核测试,学校里也没安排清华大学教授的培训,一切都是个骗局。
无独有偶,家住骆驼街道的郭先生前阵子也碰到了类似的骗局,手法和冯先生遇到的如出一辙。对方先是假借郭先生儿子小郭的名义,添加其为QQ好友,然后说学校里组织清华大学教授的培训课程,每门需要学费9800元,课程通过后可以报销百分之五十的费用,还让郭先生添加一位“李主任”为好友,可以咨询详情。不过这套路被郭先生一眼就看穿了。“我儿子已经大学毕业两年了,用大学生的身份来骗我,已经过时了。”
如果说冯先生和郭先生面对“花言巧语”比较清醒,没让骗子得逞,那么蛟川街道的杜女士就没那么幸运了。就在上个月,她被同样的套路骗走了79600元。对方冒充其读大学的女儿,以培训课程一期、二期报名费的名义,先后两次各骗取了29800元,之后又以资料费为由,再次骗取了20000元。等到这时候杜女士才想起要跟女儿核实信息,最终发现遇上了诈骗,遂向公安部门报案。
新型电信网络诈骗案高发,源头鉴别很重要
记者从区刑侦大队反诈中心了解到,光6月份全区就发生了19起冒充身份的诈骗案,其中11起为冒充亲友诈骗,4起为冒充客服诈骗,3起为冒充熟人诈骗,1起为冒充公检法诈骗。据民警张磊介绍,6月冒充亲友诈骗案件较以往发案增多,嫌疑人通过QQ或电话冒充当事人的朋友或亲人,谎称帮忙转款、朋友出事、上培训课、随礼等,引诱当事人将钱转账至嫌疑人账户,其中以上培训课为由的占到了3起。
“嫌疑人知道受害人和被冒充者的姓名、关系等信息,以此套近乎降低受害人的防备心理,达到其诈骗的目的。这与当前我们个人信息泄露较多有密切关系。在一些平台注册、登记的个人信息,很可能被有心之人出售牟利。嫌疑人买来这些信息,或者直接盗号搜集聊天和备注信息,然后冒充成亲友联系当事人。”张磊介绍。
区刑侦大队反诈中心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区已发生523起电信网络诈骗,冒充身份诈骗占比为19.1%,位列第三。前两位分别是购物消费诈骗和贷款诈骗,分别占比26.81%和22.27%。
在购物消费诈骗中,嫌疑人大多谎称提供充值返利、查询个人信息、抽奖等服务,诱导受害人向其转款后拒不提供服务;或者谎称低价出售手机等物品,待受害人支付完定金后就将其删除拉黑;另外随着网游、手游的兴起,游戏类的消费诈骗也多了起来,受害人与嫌疑人进行游戏账号交易或充值时,
嫌疑人以需要支付保险费、解冻费等借口,骗取受害人钱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