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快报 > 正文

第909医院5人亮相国庆阅兵 其中还有方队主教练!

发布时间:2020-07-28来源: 编辑:

  闽南网10月5日讯(福建日报新媒体·闽南网记者 梁政 通讯员 黎斌 文/图)在今年的国庆阅兵仪式上,联勤保障部队方队和文职人员方队首次亮相天安门广场,而在解放军第909医院参阅的5名官兵中,既有联勤保障部队方队的主教练,又有文职人员方队的4名全军首批军转文的95后队员。10月4日晚上,他们圆满完成阅兵任务后,顺利返回漳州。

1570243237184.jpg

  左起为徐佳旺、张郃、徐祥鸿、马赵鑫、林德昭

  林德昭:队伍走过天安门才算放心

  今年39岁的林德昭是第909医院副院长,他曾长期在作战部队,是优秀四会教练员、训练标兵,还被表彰为原南京军区“东线尖兵”,在队列训练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今年2月份,林德昭奉命担任联勤保障部队方队主教练,不仅需要负责整个方队的组建工作,还要负责从招聘仪仗队教练、设置训练场地、制作专项训练器材、组织队员报到、人员复查精选到展开基础训练、进驻阅兵集训点,再到展开合练演练,直至昂首挺胸走过天安门。

  联勤保障部队主要由仓储、卫勤、运输投送等力量构成,这个方队除2名将军领队外,350名队员都是从保管员、驾驶员、炊事员和卫勤人员当中精心挑选出来的。尽管如此,由于联勤保障部队大多从事后勤方面的业务性工作,这些队员的整体训练素质跟作战部队相比还是有不小的差距,训练起来无疑难度更大,加上又是联勤保障部队成立以来首次在全国人民面前亮相,所以在长达7个多月的时间里,林德昭身上的责任一刻都不敢松懈,“只有队伍走过天安门才算放心”是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为了完成这项艰巨任务,他给自己定下了“脸黑心黑”的规定——训练任务要不折不扣完成、训练起来更是不能讲半点情面。在近乎“魔鬼式”的训练中,队员们平均每天的训练步数都在25000以上,练步幅要求走一百米偏差不能超过10厘米,组织标兵考核在场地上铺沙子“留迹为证”,训练场上卷尺和扩音器不离身,随时卡量,随时纠正问题。功夫不负有心人,联勤保障部队方队从首次参阅毫无基础,到多次获得优胜方队、稳居一流方阵,最后所有队员在天安门圆满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

1570243396215.jpg

  林德昭

  马赵鑫:总感觉教练盯着自己

  马赵鑫毕业于西安邮电大学,他在阅兵中的位置是文职人员方队九排面23号。他依稀记得今年

  4月14日那天上午,因为他的胸脯较小,便被三军仪仗队的教练们在肩膀上绑了铁质十字架。当时参加训练已经一个多月了,每天的训练都是以军姿为主,从最初的十多分钟逐渐强化到将近两个小时。早饭后在宿舍谈笑风生的景象这时消失殆尽了,取而代之的是脸上豆大的汗珠和被教练强行纠正孤僻动作而产生的身心不舒服感,下额线、胸线、后帽线、脚线、帽檐帽徽线就像钢铁牢笼一样,将每个人都牢牢固定住,一个个被汗水浸透的人都把重心放在脚趾头前面才勉强维持到贴线。虽然整个方队有多达450人,教练却只有14人,可马赵鑫总觉得一直有双眼睛在盯着自己,余光瞥到正前方队友被背包绳绑的裤子变形的双腿,有的队员身上则夹满了扑克牌,还有不明方向传来的训斥声和皮带接触身体的浑厚声,这其实只是普通一天训练的写照。

  在这200多天的漫长考验中,天天有评比,周周有考核,训练中自我加压是常有的事。多少次他会因周身的酸痛甚至抽筋在半夜惊醒,却害怕睡眠不足影响训练而强迫自己睡下;多少次因数以百计的踢腿摆臂拼尽全力到精神恍惚,却在听到教练的点名表扬后瞬间满血复活;多少次面对个人失误、排面成绩不理想,而难过到把眼泪混进汗水中不被察觉;多少次在整容镜前纠正孤僻动作、口是心非地抱怨加练,然后攥紧拳头暗暗使劲。一次参阅,一生光荣,从现役军人的绿军装到非现役文职人员的孔雀蓝,变的是服装、身份,不变的是初心和使命、责任与担当。

1570243408283.jpg

  马赵鑫

  张郃:训练起来衣服像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

大家都在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