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拍照好看全靠它,靠华为苹果闷声发财,手握杀器逆势分红25亿
发布时间:2020-07-23来源: 编辑:
林耀英常挂在嘴上的话是:“不要说大话,just show me(只要做给我看)。”
作 者丨吴 苏
华商韬略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客服微信:hstlkf
华商韬略·华商名人堂 ID:hstl8888
图片:网络、图虫创意
在苹果概念股中,台积电、鸿海知名度较高,相对来说,主攻手机镜头的大立光知名度较低。不过,这丝毫不妨碍它“闷声发大财”。
4月22日,大立光宣布每股配发79元新台币现金股利,这一金额创历史最高纪录,总计将派发105.97亿元新台币(约合24.9亿元人民币)现金股利。
疫情之下,大立光还逆势撒钱,真土豪无疑。
大立光能够崛起与苹果息息相关。苹果手机风靡全世界之时,大立光也迅速扩张,营收、市值、净利润大幅攀升,如今更是1个月就能卖出超过1亿的手机镜头。
从手机镜头的盈利能力来看,大立光的毛利率比内地光学巨头——舜宇光学高20个百分点。
依靠苹果这张王牌,大立光还通吃全球智能手机高端镜头订单,比如华为发布的首款5G手机Mate 20X,镜头就由大立光供应。
受益于此,大立光业绩维持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19年,大立光全年营收607.45亿元新台币,同比增长21.61%,创下历年最高,净利润365.06亿元新台币,同比增长23.28%。
然而,大立光一直低调务实,多年来,不曾开放厂房让外界参观,除了股东会等例会,几乎谢绝所有媒体访问。
大立光的创始人林耀英常挂在嘴上的话是:“不要说大话,just show me(只要做给我看)。”林耀英之子林恩平接棒后,干脆变身为“Mr. No comment(不评论先生)”。
林耀英曾经在德国的博世光学工厂担任厂长,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也为大立光成为手机镜头的“霸主”打下了坚实基础。
1979年,林耀英和友人陈世卿从博世离职,创办了大根精密公司。那时候,德日厂商凭借自身光学领域的核心技术,在全球占据垄断地位,大根精密无法和其竞争,但仍然努力琢磨玻璃镜片的设计和制造技术。
当时,玻璃镜头一片卖一百多,塑胶镜头一片才十块钱,最初,林耀英和别的厂商一样,不看好塑胶镜头。除了价格,与玻璃相比,塑胶不耐热,透光性也很差,大多用于儿童玩具。
但是,随着一次性相机走红,林耀英看到了塑料镜头的潜能。他决定不再做德日厂商的追随者,而是改弦更张,遭到大股东反对后,拉起队伍单干,于1989年创立大立光。
或许是其他同行不看好,在大立光崛起的道路上,并不拥挤。林耀英从给扫描仪做镜片,再到给数码相机做镜头,2002年,照相手机慢慢受到消费者欢迎,大立光又率先卡位,在这个全新领域默默耕耘。
2007年,苹果手机横空出世,一出生就风华正茂。作为当时苹果手机唯一的镜头供应商,大立光的发展立即驶入“快车道”,产能全开,一路狂奔。
大立光为何能获得苹果的信赖?媒体评论说,大立光成功的“密码”,是靠专利,不靠廉价劳动力。
确实如此,大立光数十年拿下了1000多项专利,是业内最齐全的专利布局,不仅超越了德日厂商,更以技术和良率称霸全球,以至于财大气粗的鸿海老板、台湾首富郭台铭也忌惮三分,要求员工学习大立光。
当然,大立光也吃过“苦头”。
开始做手机镜头时,因品质不达标,股价一落千丈,林耀英直接公开认错,了解问题后,立即寻找根源。花费八个月时间,他解决了无尘室问题,导入自动化设备,升级制程,备战高端镜头。淬火重生不仅使大立光从谷底爬起,更为获得苹果订单创造了条件。
如今,苹果、三星、华为已成为大立光的主要客户,加上塑胶镜头渗透率还在增长,大立光拥有重要的发展动能。
但受今年疫情影响,手机产销大受影响,作为供应商,大立光也未能幸免。近日,林恩平表示:“由于今年一季度的营收规模下降,导致公司的毛利率也随之下滑。目前,我们看到客户的需求都比较疲弱;2020年4月份会比3月份差,5月份会比4月份差,现在我们看到的销售预测是这样,但都会浮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