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看AI新发展
发布时间:2020-07-15来源: 编辑:
新趋势:赋能百业技术融合更向善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更懂得了生命的价值,也更感受到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链接价值、赋能价值、向善价值。
550多位嘉宾“云聚”,其中有7位图灵奖得主、一位诺贝尔奖得主、62位中外院士、200多位中外著名学者等学术大咖分享前沿观点……嘉宾阵容可谓“豪华配置”。同时,在“1+2+10+X”场不同形式的论坛上,“三马”隔空同台,“二宏”异屏共振、“一佳琦”现场对话虚拟人物洛天依,更有国内外龙头企业领袖共话行业发展新趋势。
——技术突破融合趋势
当前,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正从“感知智能”迈向“认知智能”,让机器实现“理解、推理、决策、可解释”的认知智能正成为人工智能研究的热点和趋势。AI能否更智能,认知智能技术的突破是关键所在。
11日上午,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张英在出席“认知智能改变世界”主题论坛时说:“希望通过本次论坛的举办,能够加速推进上海市人工智能产业的蓬勃发展,尤其在基础理论、算力算法、场景应用等方面加强产学研协同发展,加快上海人工智能‘底座’建设。”
上海人工智能“底座”建设如何打牢做好?海内外多位认知智能领域的权威专家学者围绕意识、推理、类脑、计算等前沿话题,对认知智能领域进行全方位解构,共议认知智能的无限新可能。
1995年图灵奖获得者、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名誉教授曼纽尔·布卢姆(Manuel Blum)认为,有意识图灵机的目的不是计算不可计算的函数,也不是为了更有效地计算函数,而是为困难问题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意识图灵机是一种受神经科学启发的计算机架构,其中意识(体验)是架构的中心”。
对于当前人工智能技术面临从专用智能到通用智能的新挑战。美国天普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系教授王培表示,通用人工智能研究与传统的人工智能研究有所不同,更注重智能系统通过自身的学习和对环境的适应来完成各类任务,因此这一研究也更为广泛地涉及到逻辑、语言和认知科学等多个领域。
类脑智能作为人工智能由“弱”向“强”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已成为全球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前沿阵地。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林伟认为,数学、模型、算法对类脑智能研究起着重要作用。
人工智能与5G、物联网等行业高新技术融合发展的势头也越来越迅猛。百度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认为,AI的发展分为技术智能化、经济智能化、社会智能化三大阶段,其中第二阶段又分为上下两个阶段:通用能力的开发和AI能力的平台化,以及AI行业应用与商业化全面普及。
——AI深度赋能百业趋势
2020年是“新基建”元年,人工智能如何赋能传统行业,按下产业加速键?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在内的新技术被广泛使用,通过不断赋能各行业,为有效防控疫情作出了积极贡献。
数字化、云化、远程化,是人工智能成长的土壤。在上海联影智能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联席CEO周翔看来,新基建“一业”带“百业”,人工智能在这两头都有。人工智能既是带动百业的“一业”,也是被带动的“百业”的有机组成部分。
经此一“疫”,医疗人工智能崭露头角,方舱CT被广为人知。9日,“uAI新冠肺炎医学影像智能化诊断全栈解决方案”斩获大会最高荣誉——卓越人工智能引领者奖。临床上,人工智能可以实现对CT设备的远程自动控制。有了人工智能的助力,影像技师和患者无需接触,智能CT全程智能化摆位、精准扫描。而在新冠肺炎的量化随访、分析方面,人工智能也给医生很多帮助,助力医生科研。
AI在医疗方面的应用远不止于此。通过VR与5G网络,进行远程虚拟手术;通过算法快速制定最优治疗方案;通过AI与大数据,建立个人健康数据档案,让每一所医院联动……未来,AI技术会运用到个各行业中,走进“寻常百姓家”,“AI赋能百业”目前也许只是开始。
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领域,也是赋能城市转型提升、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市民高品质生活的重要驱动力量。上海将继续陆续开放更多应用场景,在交通出行、住房家居、养老服务等领域,更好发挥AI赋能百业的积极效应,使优质资源更加公平可及、更好辐射服务,为市民打造更高品质生活,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发展、创新发展。
——人工智能向善规范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