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 > 正文

爱美之心人皆有 医疗美容需谨慎

发布时间:2020-07-01来源: 编辑:

爱美之心人皆有 医疗美容需谨慎

  

  在“颜值”当道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身的外貌。身边亲朋好友选择进行医疗美容,通过改善五官变漂亮,也不算什么新鲜事了。

  伴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美容产业的壮大,“医疗美容”行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然而事实上,现在的医疗整形市场仍然存在着鱼龙混杂的现象,“整容”反变“毁容”的案例时有发生。那么,消费者如何选择安全有效的医疗美容服务呢?记者就此进行了一些采访。

  医疗美容市场鱼龙混杂

  所谓医疗美容,是指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修复与再塑。

  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截至2019年底,我市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美容机构共8家,医疗机构设置医疗美容科的共9家。目前开展的医疗美容项目涵盖医疗整形、医疗美容、注射美容等领域。

  近日,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市民在进行医疗美容项目时,除了选择公立医院美容科外,不少市民还会前往一些私立的医疗美容机构。然而市区部分美容机构、私人工作室仍存在无证或证照不全等问题。相关从业人员甚至是无业、无相关学历人员,仅通过几天简单培训就上岗操作,直接在消费者脸上动刀动针。使用的产品,有些甚至没有中文标识、进口批准文号和产品检验合格证明,在产品质量无法保证的情况下,却被当作“进口药”使用,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

  爱美之心迫切忽略了个中风险

  “一针见效”“无毒副作用”“轻轻松松躺着变美”……面对诱人的医疗美容广告,市民李女士在朋友的推荐下进行了医美整形,但却遭遇了波折。

  去年1月,李女士花了4000元在某小区内的一家私人美容工作室进行玻尿酸隆鼻注射,但过后的几天里李女士的鼻梁开始变得又红又肿,情急之下她来到美容机构验证注射的产品。这时她才发现,自己所注射的玻尿酸竟然没有批准文号,包装盒上全是外文。“其他客户注射都没问题的,你这是过敏现象”。无奈之下,李女士只好听从工作人员的建议,再次注射了所谓的“玻尿酸溶解针”。这才使红肿的现象得到了缓解,李女士的鼻梁也在几天内渐渐恢复到了原有的高度。

  “最终问题虽然得到了解决,但那次之后我再也不敢尝试任何医美项目了。”这一次经历也使得李女士对医疗美容一直心有余悸。当问及为何选择在居民楼内的美容工作室进行医疗美容,她总结的原因是“无知”,“现在微整形很常见,都是互相介绍,朋友说那个‘医生’很有经验,一直都干这个。所以我就直接做了。”

  市民张女士对于医疗美容也有类似想法。2017年底,她在市区某美容机构注射了“除皱针”,而此后的两年内,她几乎每年都会进行注射玻尿酸、肉毒素之类的微整形手术。然而,对于肉毒素等A类药品的属性,张女士的回应则是,“不就是打一针的事情吗?”她认为,通过微整形手术,自己的确变漂亮了,对于选择的医美机构,没有过多地进行了解。

  “五看”鉴别医疗美容机构“真伪”

  当下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日益增多,微信朋友圈、公众号、微博等传播渠道十分便捷。许多非法美容机构、私人工作室也搭上了网络信息传播发达的“顺风车”,通过在朋友圈等发布整形前后对比图等吸引消费者。

  那么,消费者在需要进行医疗美容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呢?

  记者从市卫健委了解到,目前鉴别真假医疗美容机构的方法主要有“五看”。一看资质,正规合法的医疗美容机构会在醒目位置悬挂有效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没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肯定是非法医疗美容场所;二看人员,进行医疗美容服务的医生必须持有医师资格证书、医师执业证书,并取得“医疗美容主诊医师”资格备案,这三者缺一不可;三看环境,医疗美容机构和生活美容院不一样,医疗美容机构设有正规的手术室,手术室内整洁无菌,手术设备和急救设施齐全,微整形手术应在手术室内进行;四看流程,正规的医疗美容机构会在医疗美容项目开展前与消费者充分交流微整形是否合适,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和技术风险,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如实书写病历文书;五看药械,医疗美容使用的药品和医疗器械都是按规定审批的,并可网上验证的。进口药品必须标有中文标识。

大家都在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