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需求倒逼光伏行业升级 汉能不怕“倒春寒”
发布时间:2020-02-18来源: 编辑:
前两天,北京气温骤降,降幅比月中达到10摄氏度以上,加上阴雨,体感温度更低。情况相似的,还有汉能。不负阳春三月,汉能2018年报显示业绩持续盈利,本月又刊出私有化通函,释放出明确信号“冬天已过”;但一个产业基地的陈年旧账,一个新产业园的落地签约,引起外界关注解读,犹如一阵“倒春寒”。
汉能从来不缺少新闻,我们对汉能关注已久,无意对此评判。但我想指出的是,资讯只是试图还原过去,而投资永远是下一秒的决定。又如香港商界超人所言:在高增长的机遇巨浪中,智者见泉,愚者见石。
在本文,我们主要想表达的以下两个观点:
第一,汉能主营业务稳步增收,说明企业总体处于良性发展;而持续盈利永远是资本市场的定价基准,在汉能提出回A,科创板即将推出的背景下,公司值得看好;
第二,市场需求不断倒逼光伏行业升级,行业整体迎来持续增长期;而技术优势给了李河君一个阿基米德支点,“做大增量”是其打开市场的金钥匙。
1
资本布局叠加政策倾斜,使汉能进入光伏以后快速增长,一路高歌猛进,拐点发生在2015年5月20日。股票市场受挫后,公司一度陷于谷底。随后,由技术并购整合形成内生动力不断释放,可以证明,汉能的并购带来不止是扩张,而是高质量的发展,更支撑了企业从扭亏为盈,到持续三年利润增长。需要指出的是,传统光伏企业利润主要来自组件销售,而汉能,至少就目前的财务数据来看,主营收入以薄膜生产装备交付为主,因此利润率相对高。从宏观层面看,能源和信息的去中心化和分布式成为趋势,颠覆了传统资源控制的模式,核心技术的对峙成为新能源企业间竞争的核心。在这一趋势下,汉能近三年来主营业务收入的稳步增加,说明企业处在总体良性发展中。同时,其毛利率大于40%,说明主营业务产品未处在恶性竞争的环境中;资产总额近三年来亦表现出稳步增长,也佐证了公司经营规模不断稳步扩大。
需要指出的是,无论在全球哪个公开市场,企业的持续盈利能力永远是资本市场的定价基准;我们认为,对于汉能来说,其技术实力,专利壁垒,代表着其内生增长源泉与质量。在目前汉能明确提出旗下港股上市公司私有化,回归内地A股的战略下,未来其估值水平也必将与增长质量关系密切,唯有经受住危机考验,不断强化薄膜技术协同效应,优化应用产品组合,才能获得投资者的青睐。
我们判断,在科创板即将推出的背景下,以芯片、高端装备、新能源、生物技术等为代表的创新科技产业,将是解决目前中国诸多产业经济问题的金钥匙。历史也曾上演类似的故事:2009年以来引领美国股市10年的慢牛,是以苹果、亚马逊、微软等为代表的科技股;而在A股市场上,每次牛市涨幅最大的也是科技股。每当进入牛市,科技股的市盈率甚至推高到数百倍。虽然有人认为A股牛市总是不断推高科技股本已昂贵的估值,但价值股、白马股同样会因资金的追捧而产生泡沫;总体上,我们相信国家发展创新产业需要依托于资本市场的扶持,相信这一大趋势下汉能的机会。
2
就汉能资本市场的事而言,还要在资本市场解决。我们认为,对于汉能这种量级的科技公司,未来的A股上市是顺理成章的事,这也和国家金融体系改革,资本市场助力创新经济的大方向一致。一项数据显示,我们的社会融资总额约90%都是依靠传统商业银行的间接性债务融资来支撑的。在这样的金融体系和融资模式下,资金这种宝贵的资源很容易被错配,结果往往越是不需要资金的大企业,越是会受到银行的青睐。而那些极需要资金的创新型企业,民营企业,虽然贡献了70%以上的就业、60%以上的税收、和无限的发展创新潜质,但却只能得到30%的银行融资。因此,优质企业登陆资本市场获取直接融资,与股东和利益相关方互动,才是我们想要的健康的资本市场。
目前,就公开信息来看,汉能提出了通过特殊目的公司置换原港股上市公司股东股票,未来登陆A股的方案。正如一位独立分析师所言,“这一方案通过特殊目的公司实现股权层面的控制,架构设计股权层级少,最后一环对境内运营实体的绑定充分,预计上市过程中更易获得监管层审核通过”。我们也认为,这一方案具有一定开创性,相信可为股东创造资本管理效益,相信这种在合法合规的框架下的金融创新,能够走的长远,甚至为香港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变革创新提供先行案例。
3
汉能的行业机会在于行业升级。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光伏行业曾经走过弯路:光伏尽管面临着弃光限电、补贴不到位等阶段性风险,但总体上有着固定收益般的低风险属性,其发展依赖人口、土地、投资、补贴等改革红利的释放;加上曾经长期宽松的货币政策,也让企业容易得到资金,并给企业一个误导“似乎钱很好借”,于是开始了旧有产能扩张。但随着人力成本等要素的价格近年来的上升,原本可以通过扩规模、获取廉价要素抵销的问题变得无可抵销,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光伏行业的病变,这种病变,我们可以称之为泡沫。与泡沫同时出现的,则是符合市场需求的有效供给不足。
解决这一局面,需要依靠更高效生产力的引入,实现行业升级。在这一背景下,近年来中国神华、中建材、汉能等企业加码薄膜太阳能布局,中国光伏初具多种技术路线并举争夺的行业态势。麦肯锡的一份预测报告也显示,未来光伏行业将迎来需求持续增大,持续增长的黄金时期。对于汉能来说,无疑孕育了其未来的终端市场的机会。
前文我们说,技术优势给了李河君一个阿基米德支点,而依靠薄膜的差异化技术,汉能开发的太阳能建筑一体化产品汉瓦、汉墙,则是我们非常看好的产品。我们认为其核心优势在于:增量市场。其中的道理并不难理解,对于一栋旧房子,汉瓦与晶硅光伏电池板相比可能没什么成本优势,但对于一栋新房子,既能当遮风挡雨又能发电的汉瓦,其成本和施工难度远比普通屋面瓦+光伏电池板的传统搭配来的实惠。
此外,近年来一个重要的商业趋势就是:下沉。互联网信息产业抚平了三四线城市的痛点,也成功地做大了增量市场,人和钱都开始往三四线挤。对于汉能来说,做好汉瓦汉墙市场,也要顺应这一趋势。汉能目前建立的经销商和大客户销售渠道,是在业内具有优势的资源布局,汉能要做的,是沿着自己熟悉的赛道,不断扩大自己的舒适区。在这股“下沉”热潮中,不止是互联网科技企业,还有新能源、电动汽车,谁抓住三四线城市的建设升级,动能转换,谁就抓住了巨大的增量市场。
驱动任何一个产业发展,无怪乎技术的推动、需求的拖拽、政策的牵引与资本的注入,而这些动力正在薄膜太阳能产业叠加,爆发式增长轨迹已经显现。只是在这个资讯发达的时代,对于公众公司,早已没有内外可分。无论是汉能、恒大,还是海航、万达,都无一例外的被完整暴露在聚光灯下。但在时过境迁之后,我们又不难发现,在某个特定的时点上评价一个企业,很难给出明确的判断:它是携梦的前行者?还是一个无法落实的自造神话?只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但确定的是,企业的发展,亦如一年四季,当严冬已过,必是春天,而春天到了,就不怕倒春寒。(中新经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