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的“危”与“机”:手机业务内外交困,IoT业务表现抢眼
发布时间:2020-02-12来源: 编辑:
5G时代:野望与失意
在回应智能手机出货量下滑时,小米官方给出的答案是:由于目前正处于4G向5G切换期,手机市场大环境承压,因此小米选择了稳健增长,提高盈利能力和现金储备,消化不良库存。
财报显示,除了毛利率的提升,小米在现金储备方面也从今年一季度的376亿元提升到三季度的566亿元。并且,截止2019年9月30日,小米的存货账面值为262.41亿元,较年初减少32.40亿,降幅为10.99%。
此外,为了弥补技术研发上的短板,小米的研发开支达到20.33亿元,同比增加32.5%,环比增加30.7%,在总营收中的占比约3.79%,占到除税前利润的61.70%。
一方面注重现金流和库存水平的健康,一方面强化技术投入,从以上指标来看,轻装上阵的小米正在“囤积粮草”,为5G应用的广泛铺开做准备。
“5G是小米手机业务增长的下一个希望。”摩根士丹利认为,5G手机的推出和全球化扩张将帮助小米手机业务反弹增长,手机销量在四季度将有接近20%的同比增长。
相比4G手机,5G手机一方面在基带、天线等方面的硬成本增加,另一方面由于需要产业链的升级,厂商的研发投入更大,这也一直是影响其被市场接受的最大阻力。所以说,谁掌握了具有价格优势的5G产品,谁就掌握了未来的手机市场。
为此雷军在Q3财报后的电话会议上称,“在5G时代,手机成本上涨后,友商的5G手机贵得离谱,小米依然会保持厚道的价格,这会让5G更快普及。”小米方面表示,明年将发布十款以上的5G手机。
然而,5G一方面意味着机遇,但另一方面则是激烈的竞争。要知道,目前中国5G手机市场竞争的大体格局是:华为、vivo势头强劲,而小米和OPPO则是不尽如人意。
华为方面,先有Mate20x主打同时支持NSA和SA,再有11月的Mate30 5G接力。从芯片到手机、网络的一体化优势,支持了华为5G手机在2019年中国市场的领先地位。尤其是近期推出的低价5G手机荣耀v30,更是让小米的性价比优势大打折扣。
同样,vivo也已经先后发布了iQOO Pro 5G版、NEX 3 5G两款5G机型,并且都是较激进的定价策略。IDC数据显示,中国市场在今年第三季度的5G手机总出货量达到48.5万台,其中,vivo主打低端机占据了54.3%的市场份额,占据了绝对的先发优势。
而小米在今年也发布了三款5G手机,分别是小米MIX3 5G版、小米9 Pro和小米MIX Alpha,售价为4500元、3699元和19999元。不过从IDC发布的三季度5G手机市场厂商份额来看,小米仅占有1.5%的市场份额,被网友称为“中国5G手机失意企业的第一名”。
显然,华为和vivo的低价策略打乱了小米5G手机的部署,尽管小米已经极力地缩小5G手机价格,但先机以失。并且,今后将全部转向同时支持NSA和SA的新手机,小米已没有太多机会。
万亿级IoT市场,再遇华为
在小米的三大业务中,IoT与生活消费产品无疑是表现最好的一块。
三季度财报显示,小米IoT收入为156亿,同比增44%,其中智能电视及笔记本电脑的收入颇为亮眼,高达58亿。另外,小米IoT平台已连接的IoT设备数达到2.13亿,同比增长62%,环比增长8.6%。
可以预见的是,或许5G对小米手机的整体推动不会那么迅速,但就目前的形势,5G应用给小米IoT带来机遇可能更为直接。
早在2013年,雷军看到智能硬件和物联网的趋势,开启了小米生态链计划;2018年的IoT大会上,“AI+IoT”成了小米的核心战略。2019年小米年会上,雷军宣布启动“手机+AIoT”双引擎战略,并表示将在未来的5年内持续在AIoT领域投入累计超过100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从成立起至今,小米已经投资了超过280家公司。这其中,专注智能硬件和生活消费品的公司超过100家,小米生态链企业华米、云米已陆续在美国上市,而科创板也有近10家小米投资企业的身影。
“投资+孵化”让小米迅速铺开IoT产品的SKU,大到空调、洗衣机,小到电池、签字笔,在速度、广度上占据了优势。2019小米开发者大会上,小米AIoT负责人范典称,手机+电视、笔记本、路由器、小爱音箱+生态产品,小米已实现了智能品类全覆盖。
而据国金证券数据显示,小米生态链企业提供了超过4000个SKU,是目前全球联网设备最多的AIoT平台。面向万物互联网的5G时代,这些巨量的设备基础或使小米具备一定的先发优势。利用庞大的设备和用户积累,形成平台和规模效应,进一步降低硬件引流的成本,增强盈利能力。
可以想象,在5G技术的助推下,小米IoT和互联网服务业务将会成为公司的营收主力,手机业务或将沦为配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