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正文

70年中粮“再出发” 从小胡同走出的世界品牌

发布时间:2019-12-30来源: 编辑:

  2019年12月18日,中粮集团旗下“福临门”正式被授予中国国家女子排球队(“中国女排”)官方赞助商的称号。相隔4天,中粮集团蒙牛乳业与滑雪冠军谷爱凌正式签约,宣布谷爱凌成为“蒙牛”品牌代言人。

  如果时间回放到70年前,谁能想到位于天津小胡同里的一家外贸公司会成为今天知名品牌众多、与ABCD四大粮商同台竞技的世界500强企业。70年里,中粮与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一代又一代中粮人心怀家国,拼搏奉献,在70年光阴里,从出口为国创汇、保障国内粮油供给、市场化转型、实业化建设,到二次创业、重组上市,再到打造全产业链、实质性国际化……将中粮发展成为全球资产排名第一,业务遍及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大粮商。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70年来,中粮一步一个脚印,走过了很不平凡的历程,实现了长足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回顾中粮70年发展历程,中粮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吕军如此感慨。

  立足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中国走向“强起来”,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如今的中粮,以改革创新作为最突出的主线、最生动的音符、最强大的基因,正坚决做强做优做大主业,积极释放品牌力量,努力打造世界一流大粮商,吹响了在改革创新中“再出发”的号角。

  聚焦农粮 做强做优品牌

  70年来,无论中粮业务领域如何拓展,投资如何多元,组织架构如何变化,粮油食品业务的核心地位始终没有改变,其他业务的现金流和盈利始终服务和保障于粮油食品业务发展,这深刻印证了中粮为粮而生、因粮而兴,粮油食品就是中粮最大的品牌。

  改革开放以来,中粮从外贸开始向“外贸加实业”的双轮驱动转型,聚焦粮油食品主业,形成了今天在米、面、油、糖、棉等行业领先的基础和格局。

  “十三五”以来,中粮进一步明确围绕主业聚焦资源配置,在“十三五”发展规划和投资管理中明确规定,对粮油糖棉核心业务投资实施“三个优先”:一是优先投资可更好地服务国家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的国际化布局项目;二是优先投资可有效提升粮油糖棉市场份额及弥补全产业链关键环节和关键能力短板的项目;三是优先投资有利于技术创新、结构升级和提质增效的项目。

  根据中粮制定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要使农业及粮油业务国有资本占中粮国有资本比重提高到80%。其他业务以自我发展、自我融资、自我驱动为主,总部层面不再做新的增量资金投入。在优先发展主业的同时,中粮更明确提出战略决定进退、市场决定生死,坚决淘汰退出非主业不良资产。

  经年如一日,中粮持续发力主业,将老百姓的田间地头与餐桌紧密相连。如今,在老百姓的心中,“中粮”几乎就等同于粮油食品,意味着老百姓的生活。中粮已成为粮油食品行业响当当的品牌,最耀眼的名片。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城镇化推进和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民群众由“吃得饱”向“吃得好”的需求快速转变。针对这一国情,中粮积极行动,给自身品牌增添加分项:通过探索建立起具有中粮特色的食品安全管理模式,覆盖源头、过程、终端全链条,确保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同时,中粮通过创新做强做优做大主业,不断加大健康科研投入,通过在产业链上下游深耕细作,提振消费信心,增强品牌影响力、市场号召力。其中,中粮集团建立营养健康研究院,近五年科技经费投入年增长率超过18%,总投入达42亿元,对国人营养需求进行系统性研究。

  “核心主业是中粮安身立命的基石,是企业综合实力的核心指标,必须做老大、当龙头。”面向未来,吕军明确中粮会优化发展战略,继续做强做优做大核心主业。例如,将资源进一步向核心主业聚焦,向主要经营品种聚焦,向关键环节聚焦,粮油糖棉业务保持绝对控股地位,乳业、肉食业务保持控制力。

  “三箭齐发” 品牌化走深走实

  从实业化之初的品牌空白起步,中粮通过创立、并购等方式,迄今已逐步建立起庞大的品牌矩阵:涵盖食品、饮料、地产、金融、包装41个品类,包括福临门、家佳康、香雪、屯河、我买网、长城、可口可乐、特仑苏、纯甄、大悦城、中粮祥云小镇等在内的347个品牌。

  2018年下半年,中粮集团曾召开品牌业务战略研讨会,围绕放大品牌业务对核心主业的拉动作用、更好助力集团打造世界一流大粮商进行研究攻关。今年以来,从福临门成为中国女排官方赞助商,到谷爱凌成“蒙牛”品牌代言人,中粮旗下品牌打出一系列凌厉拳法,积极释放本土品牌的影响力、号召力,提高品牌业务市场占有率。

大家都在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