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快报 > 正文

华南理工大学举行主题教育先进事迹与经验报告会(3)

发布时间:2019-11-10来源: 编辑:

270天工期、38次工地例会、12次设计论证会、10余次项目招标,不是蹲在工地就是在去工地的路上,就这样,两位党员同志从项目“小白”变成了工程“达人”,创造了属于研究院自己的“速度”和“质量”,奉献出一座国际化、现代化的实验大楼。

基地建好了,还要有创新、公平、透明的管理制度去维持研究院的良性运行和稳定发展。第一届学术分委员会、第一届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第一届学位评定分委会、管理委员会……多个委员会中不乏党员身影,他们多头工作不怕事繁,抢先挑担子。

随着越来越多的海外高层次人才被引进,研究院成立教工党支部,积极探索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深挖工作新途径,海外归国党员比例逐步上升。目前,支部有海外留学和工作经历的党员有7人。同时3名入党积极分子中有2人为海外留学归国人员。

当前,华南软物质科学与技术高等研究院教工党支部已迅速成长为一支讲政治、敢担当,在教学科研工作中起到引领作用的生力军。他们既是科研工作者,也是本科生的任课教师和学业导师。如学生党支部书记文韬,为了不耽误学生学习和科研,经常夜里和周末为学生讲党课,动员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虽然时间感到不够用,但和与学生的心更近了。”文韬如是说。

魏争:157万字书写的理想和青春

自2009年成为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本科生辅导员以来,10年间,魏争写了17本工作笔记,总计157万字。

刚工作后的第一个国庆节,魏争准备一个人去沙面逛一逛,出发时在饭堂碰见了两个留校的学生,于是他们结伴游览了沙面。回到学校后,魏争收到了学生的短信:“老师,谢谢你带我们看看广州,要不然我们俩今晚肯定是去网吧了。”当时的手机还没有截屏功能,于是她把这句话记在了笔记里。她说:“其实我也没干什么,只是顺便带着他们一起逛逛,表达理解、陪伴倾听而已。我想如果我再多做一些,可能他们的大学生活会更充实,更精彩。”也就是在那时,要做一名和学生“一路同行的辅导员”,便成了魏争的初心。

“和学生在一起非常幸福。”10年来,她舍不得错过每一次班级活动、每一次与学生相聚的机会,在宿舍、饭堂、教室、操场,随时随地了解学生,走近学生。她坚信自己多做一些,学生的大学生活就会“更充实,更精彩”。

一次次与学生的谈话记录,一场场班会、活动、会议笔记,一段段梳理反思和解决方案,包含了学生的动态、变化、问题、反馈和细节,包含了党团班级的发展轨迹和互动逻辑,包含了与同事和团队共同切磋、团结协作的学生工作实践成果,这些都如实记录在笔记里。

一位同事曾经这样评价魏争的工作笔记:“还原现场,你可能会总结出,90后学生是怎么表达焦虑的,学生在跟老师一起开会讨论时是如何体会民主参与的。这些都是很珍贵的原始材料。”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颗尘走。魏争以心灵感动心灵,把学生的成长作为自己最大的收获,把学生的感谢视为最大的认可。

大家都在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