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烧钱成瘾 行业背后问题重重
发布时间:2019-11-08来源: 编辑:
总体来看,互联网医疗仍是一块“香饽饽”,在政策、资本等因素的强大助力下,行业前景广阔,发展迅速。此种情况下的互联网医疗市场竞品林立,除了微医、平安好医生等老将,未来还将迎来更多新秀。
近期,埃森哲发布了《2019年网络医疗客户调查》。报告显示,美国的千禧一代和Z世代消费者出于对医疗保健现状的不满,正在增加对零售诊所、虚拟和数字服务等医疗保健新业态的使用,这极大推动了美国互联网医疗的快速发展。与国外互联网医疗的用户推动式发展不同,中国互联网医疗发展更为主动。
政策、资本双轮驱动,互联网医疗前景广阔
根据国家卫健委、统计局的数据显示,预计2025年全国互联网医疗产业规模将从2017年的154亿元增长至948亿元。广阔的市场前景成为驱动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而政策与资本也是驱动它不断改造升级的重要助力。
持续利好的政策正助力互联网医疗行业打开更广阔的前景。自2018年以来,有关部门围绕“电子病历、互联网+、医联体”颁布了多项利好政策,如:《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关于印发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管理办法(试行)及评价标准(试行)的通知》等。政策的倾斜,为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
在资本上,一方面是行业内部企业捷报频传,为行业带来新希望。如年初有着“全球互联网医疗第一股”之称的平安好医生公布了2018年财报,财报展示出它强劲的盈利能力。此外,行业老玩家微医推出“三医联”战略,企业发展飞速,备跑IPO。这些对一直存有盈利艰难问题的互联网医疗行业起着定心丸的效果。
另一方面,行业内部融资数额不断提升,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4月24日企鹅杏仁集团完成2.5亿美元的C轮融资,此次融资过后企业估值10亿美元。据悉,这是今年迄今为止该领域获得的最大一笔融资。
总体来看,互联网医疗仍是一块“香饽饽”,在政策、资本等因素的强大助力下,行业前景广阔,发展迅速。此种情况下的互联网医疗市场竞品林立,除了微医、平安好医生等老将,未来还将迎来更多新秀。而为了在赛道上占据领先位置,对于企业来说,最便捷的方式就是“烧钱”。
BAT一掷千金,行业以“钱”取胜成风
说到“烧钱”,互联网三巨头“BAT”出手最为阔绰。以三者之中最为低调的百度为例,虽然近两年企业没有过多重磅消息,但企业于互联网医疗领域AI技术板块的动作一直未断,如2017年宣布调整医疗业务组织构架,重点发展AI技术;2018年宣布对三家利用AI技术进行药品研发的企业进行投资,这些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
再说阿里,常被业内人士拿来与腾讯对比的阿里,自身更注重医药电商和药品溯源板块的发展,这从它选择中信21世纪借壳上市阿里健康就能看出。之后的一切就顺理成章,靠着自身在零售业务的成熟积累,阿里顺利地将新零售延伸至医疗领域,而医疗新零售也理所当然的成为了阿里健康的重点业务,并且企业之后的一系列动作都是以零售为中心。
发展至今,阿里健康业务已有相当不错的成绩。据阿里健康财报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31日,阿里健康录得收入50.96亿元,同比增长108.6%,毛利润13.31亿元,同比增长103.9%。阿里健康顺利发展的背后,除了有淘宝、天猫的强大助力,还离不开阿里前期的重金投入,即收购中信21世纪股份,为阿里健康“买行业门票”(2014年阿里收购中信21世纪股份时,后者是全国三家拥有第三方网上药品销售资格证的公司之一)。
与前两者相比,烧钱最狠的当属腾讯。为了成为互联网医疗领域的“连接者”,腾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对外,腾讯通过“收”、“并”、“投”等方式,扩大自身于互联网医疗领域的连接宽度。公开数据显示,至今为止腾讯已用超200亿元的投资,将丁香园、卓建科技、医联、好大夫在线等国内过半互联网医疗独角兽收编入列。再看其2018年动作,“东”与杏仁合并,“南”与香港医思医疗合作,“北”并购于莺医疗,“西”已经重棋布局于成都。
在内,腾讯强化自建能力,增强自身布局深度。尤其是在企鹅杏仁成立后,企业于医疗自建方面更加专注,如去年11月企业宣布了未来将着重发展的三个核心能力和两个重点学科,这也意味着企业将继续加大资金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