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快报 > 正文

光热产业方兴未艾 仍需政策“暖风”吹拂

发布时间:2019-10-14来源: 编辑:

光热产业方兴未艾 仍需政策“暖风”吹拂

  图为青海中控德令哈50兆瓦光热发电项目。 记者王轶辰摄

  光热发电在能源转型、推进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经过多年培育,我国光热产业链已逐步完善,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不断增强。不过,业内人士也表示,我国光热产业尚处于示范发展阶段,期待政策补贴退坡能渐进实施,给产业发展合理缓冲期

  9月的迪拜,海滩依然延续着夏日浪漫,而在南部沙漠,一座占地面积44平方公里,迄今为止全球规模最大的光伏光热太阳能发电项目打破了沉寂已久的大漠。这座由中国企业承建的950兆瓦光热光伏混合发电项目的首台槽式集热器,于迪拜时间9月19日组装成功。该项目建成后,每年不仅为迪拜32万多家住户提供清洁电力,还将减少160万吨的碳排放量。

  该项目只是我国太阳能热发电产业异军突起的一个缩影。自2005年至今,我国光热发电产业从无到有,已经具备了相当的产能规模,规模效应逐渐显现,对产业的结构优化和成本的降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示范项目带动产业创新

  光热发电作为稳定、可靠的优质电力,在能源转型、推进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经过多年培育,我国光热产业链已逐步完善。

  9月19日,中电建青海共和50兆瓦熔盐塔式光热发电项目、鲁能海西州多能互补集成优化国家示范工程50兆瓦光热发电项目也成功并网发电,为助推我国能源转型再添新样本。

  作为有望替代煤电,为电网提供稳定、可靠电力的可再生能源,光热发电已成为多个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2016年,国家能源局启动首批20个光热发电示范项目,装机规模总量达1.35吉瓦,开启了我国光热发电的商业化进程,并带动了一批材料、设备制造以及电站建设企业的快速发展。

  截至目前,首批示范项目共有4个项目建成投产,并网运行的光热发电项目累计装机量达到320兆瓦。预计今年年底前,我国有望再并网4个项目,新增装机250兆瓦左右。

  “虽然我国光热发电起步较晚,但部分技术已经走在国际前列。”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孙锐告诉记者,通过首批示范项目,带动了相关企业自主创新,突破了多项核心技术,并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目前设备国产化率超过90%。

  “例如,塔式聚光集热系统在国际上也只有几家公司掌握该项技术,而首航节能和中控太阳能等龙头企业,通过自主研发掌握了关键技术。项目建成投运后,运行性能良好。另外,兰州大成通过自主研发掌握了熔盐菲涅尔式聚光集热技术,并率先开展了世界首个商业化电站建设;正在建设中的玉门鑫能项目也是全球第一个采用二次反射塔式聚光集热技术的商业电站。”孙锐告诉记者。

  北京首航艾启威节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文佳告诉记者:“经过多年技术积累,小试、中试、企业示范项目和国家首批示范项目建设,光热产业积累了许多设计、制造、安装、运维等方面的人才,培养了多家系统集成商,吸取了大量经验与教训,为下一批项目减少建设成本、提高效率提供借鉴和依据,将有力地提高光热发电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练好内功开拓海外市场

  当前,光热发电产业在全球得到了广泛关注,智利、摩洛哥、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等多个新兴市场潜力不断释放。英国权威数据分析公司Global Data发布的行业分析报告指出,光热发电技术具备高效及储能等优势,且成本下降空间可期,市场发展前景光明。分析报告预计,到2030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规模有望增长至22.4吉瓦。国际能源署(IEA)预测到2050年,全球电力供应中将有11%来自光热发电。

  据了解,今年,全球约有10个商业化光热发电项目处于实质性开发阶段,总装机容量1460兆瓦,其中海外项目6个,总装机1210兆瓦。

  近年来,跟随“一带一路”建设步伐,我国光热企业开始在南美、北非、中东、南欧等地站稳脚跟,持续扩大中国品牌影响力,逐渐从项目总包和投资方向项目主设备供应商、集成商方向发展。

  2018年,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充分市场竞争的情况下,以世界最高标准赢得了迪拜700兆瓦光热发电项目的总承包机会。今年,我国企业参加总包的摩洛哥250兆瓦槽式NOOR2、150兆瓦塔式NOOR3光热电站相继投运,在海外市场建立起良好信誉。此外,希腊、智利、非洲等地的市场开拓也进入了新阶段。

大家都在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