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正文

教育投资风口已逝?看中国平安如何“平安着陆”教育

发布时间:2020-08-12来源: 编辑:

  “教育行业不会出BAT这样的平台企业,与微信、Facebook此类产品不一样,在教育领域不存在所谓的网络效应,企业很难通过规模化形成壁垒。”iTutorGroup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杨正大曾在7月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表示。

  然而,不知什么时候起,拥有稳定递延收入和抗震荡性的教育行业成了风口,吸引了BAT的关注。

  腾讯面向各级各类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上线腾讯智慧校园,为其提供移动端校园智慧生态圈解决方案。截至今年上半年,已覆盖以K12为主的14000余所学校,拥有1900多万名师生家长用户,与300个市县教育主管部门实现战略合作。

  百度教育也推出了智慧教育产品,百度智慧课堂于2017年9月上线后,到2018年4月,与其达成服务合作的学校增长至2000多家。

  阿里巴巴也不想放弃入局教育的好机会,另辟蹊径切入职业教育蓝海,成立商学院湖畔大学,并创立了达摩院。

  美团旗下的“大学”,更注重于产教融合。10月15日,美团宣布正式成立“美团大学”,美团联合创始人穆荣均任校长。已累计培训超过3000万人次,输出课时超500万小时,覆盖全国455座城市。

  而上文中提到的全球在线教育第一家独角兽企业——iTutorGroup,也已经被中国保险业“龙头”——中国平安招入麾下,成为平安整体生态圈战略体系中,智慧教育板块的核心组成部分。

  平安布局教育:从投资到入股

  平安在教育方面的入局,并不始于入股iTutorGroup。据公开资料显示,中国平安集团旗下投资机构平安创新投资基金,2012-2017年在教育领域进行了7次投资:

  2012年6月儿童教育软件研发商、儿童有声阅读平台——工程师爸爸,宣布获得平安创新投资基金数百万元Pre-A轮融资。2015年7月,工程师爸爸再次披露已完成A轮融资,该轮融资由拓维信息领投,投资方还包括平安创新投资基金、磐石资本、容银资本,融资金额为2000万元人民币。

  2015年6月,主营家庭早教玩具盒子研发的早教产品康贝宣布完成1000万元A轮融资,投资方为平安创新投资基金。

  2015年8月,国际教育品牌蓝橡树宣布完成天使轮融资,资方为平安创新投资基金。2017年底蓝橡树完成近千万元Pre-A轮融资,平安创投持续跟投。蓝橡树表示,该轮融资主要用于开发中外融合课程、开设线下K12学校,提供更完善的国际教育体验。

  扶植新生教育机构一直以来是平安入局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全系统微课视频制作分享平台“超级讲师”,也于2016年4月宣布获得400万天使轮投资,资方包括阿里巴巴,KKR和平安创新投资基金。

  在扶植新生力量的同时,站在巨头和独角兽的肩膀上看世界,也是平安布局教育的一条路径。2016年,中国新高教集团宣布获得中国平安创投及建设银行战略投资,金额并未披露。2017年4月20日,新高教集团完成港股上市,上市后,不计超额配股权,新高教集团的控股股东将持有55.34%的股权,中国平安保险所持股权为12.42%,建设银行为7.33%。

  早在新高教赴港上市之前,2017年1月26日,华南区K12教育龙头睿见教育也成功赴港上市。成为2017年第3家在香港上市的民办学历教育公司。6月25日,睿见教育发布内幕消息公告,宣布与中国平安保险海外的间接全资附属公司PA Chokmah订立5亿港元的两年期可换股信贷协议。

  其中,2亿港元(相当于该贷款额的40%)到期后偿还,2亿港元(相当于该贷款额的40%)于两年后强制转换成公司股份,余下1亿港元(相当于贷款额的20%)则可选择转换成公司股份。这是中国平安再次布局民办教育,更是首次踏足K12领域。

  搭建教育生态:从外延到内生

  开年至今,教育行业一级市场投融资案例较去年同期明显减少。与此同时,上市公司跨界教育也多已走过三年,“高溢价+业绩对赌”模式带来的红利已渐渐消散。资本开始退烧、开始观望、开始踌躇不前。

  2019年还是不是投资教育的好年景,未来又会如何,资本如何再入局教育?平安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作为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企业,成立于1988年的中国平安近几年一直在持续布局教育,构建智慧教育业务版图。2018年4月底,平安旗下的两大教育项目“平安科技”与内部在职教育平台“平安知鸟”合并,正式成立平安智慧教育团队——平安自此孵化出了真正属于自己的教育板块。

  今年7月,中国平安宣布,集团子公司平安海外与集团境外联营公司将以资金和资源注入的形式,战略入股iTutorGroup。iTutorGroup成立于1998年,是全球第一家成立超20年的在线教育机构。2012-2018年七年间,iTutorGroup共获得4轮融资,第4轮融资后的估值达16亿美元。

大家都在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