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快报 > 正文

莆田:推进垃圾分类 让城市建设再上新台阶

发布时间:2020-07-29来源: 编辑:

莆田:推进垃圾分类 让城市建设再上新台阶


湄洲岛安装了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

东南网5月14日讯(福建日报全媒体记者 林剑波 伊晓燕 连盛凡 文/图)5月1日,《莆田市城乡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正式施行,详细规定了环境卫生制度、管理、保障等实施细节,以及相关单位和个人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

莆田市的垃圾分类工作起步较晚,但按照“政府推动、城乡统筹、环保节能”的原则,以选试点、树典型、逐步推进为重点,探索出一些可圈可点的工作亮点。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全市正朝着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道路前进,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上再上新台阶。

多种模式 多点示范

“经过几年的美丽乡村建设,村民养成了定点投放生活垃圾的习惯,以往村里垃圾遍地的脏乱差景象也不见了。”近日,在城厢区华亭镇五云村,党支部书记林玉满说,“现在又升级了,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

五云村有820户3600多人。去年,该村被列为省级生活垃圾干湿分离示范村。目前,村里建有垃圾分类亭,每家每户都配有干湿分离的垃圾桶。“湿的生活垃圾主要是剩菜剩饭,基本上用来喂养自家的鸡鸭。”林玉满介绍说,至于干的生活垃圾,有毒有害的几乎没有,可回收的都各自拿去卖了,投放的只剩下其他垃圾了。

有了五云村的“省级”示范,城厢区又在4个乡镇中,各选出1个村,将农村生活垃圾干湿分离经验复制推广。

2018年,莆田市启动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选取了多种不同的实施对象,其中包括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城市小区、国有企业、星级饭店、村庄、医院、景区和学校。

湄洲岛是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整个岛相对封闭,为全域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创造了条件,目前已实现收运体系闭环化。从前端着手,湄洲岛对家庭厨余和餐饮垃圾进行细分,在中端对收运车辆进行标识分类,在终端建设了完善的四类垃圾处置设施。

来到城厢区龙桥街道万辉国际城,处处是生活垃圾分类的氛围,墙上贴着醒目的宣传标语,地上摆放着颜色各异的垃圾桶。万辉国际城是封闭式小区,采取自治模式,由物业负责垃圾分类的引导、管理、监督工作。不同于这个小区,半开放式小区采取政府模式,由街道和社区负责日常管理;敞开式小区采取志愿模式,依托社区志愿者、学生志愿者和网格员开展工作。

去年,莆田市将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前两年以试点为主,今年将在城区全面铺开,计划在6月底建好垃圾分类亭,7月份进入实质性阶段。”莆田市环卫处主任林存华说。

莆田:推进垃圾分类 让城市建设再上新台阶


市民用生活垃圾制作花盆。

变废为宝 源头减量

在城厢区龙桥街道和成天下小区,家家户户都流行做一件事,那就是把家里新鲜的厨余菜叶和果皮收集起来,然后制作成用途多样的环保酵素。

为了带动业主参与酵素制作,和成天下小区物业公司专门组织提供培训。小区里有个生活垃圾分类培训室,培训师就在这里给业主讲课。由于家庭酵素的产量越来越多,许多住户的家里无法存放。于是,物业公司主动提供公共空间,给业主集中存放酵素。

据了解,酵素制作最早源于泰国,是一种由植物蛋白质、矿物质基及初期的荷尔蒙合成的有机化合物,既可以当作洗涤用品,也可以食用。“酵素制作过程简单,材料随手可得。找一个大口径的塑料瓶,按1∶3∶10的比例,加入红糖、果蔬和水,发酵三个月就行了。”邓涵英参加志愿服务多年,2014年在莆田加入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开始接触、学习酵素制作,现在已经成为一名培训师,到处推广酵素制作。

“过去,家里处理完的果蔬边角料都是直接扔掉,不懂得回收再利用,其实可以变废为宝。”邓涵英说,制作好的酵素过滤后即可使用。以洗衣,一份酵素加一份洗衣液,再兑上三四份水,就相当于以前洗衣液的使用量,既环保又省钱,而且洗完的衣服更干净,没有异味。

“在家庭厨余垃圾中,植物类几乎占了一半。通过酵素制作,可以从源头上有效减少垃圾,也为中端的转运和终端的处理减轻压力。”城厢区垃圾分类办负责人郭剑峰认为,政府和公益组织应该继续引导,让更多人参与其中。

广泛宣传 积分兑换

生活垃圾分类习惯的养成不是靠一朝一夕,需要广泛宣传。在试点期间,为提高城市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莆田市通过媒体报道、走家入户、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和渠道,宣传垃圾分类工作。

大家都在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