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 > 正文

托起人生出彩的梦想之翼——“春蕾计划”30年发展综述

发布时间:2020-07-23来源: 编辑:

30年来,“春蕾计划”以女童助学为核心,逐渐延伸到职业教育、女童保护、青春期守护、留守儿童亲情陪伴等领域,资助女童超过369万人次,资助大龄女童职业培训52.7万人次。

一大批“春蕾女童”用行动诠释“自强不息、向上向善、追求美好”的春蕾精神,在不同岗位上演绎出彩人生。

“27年前,我和家乡的很多女孩一样辍学在家,是‘春蕾计划’给我带来了春天的消息,我成为布拖县第一批受资助的107名‘春蕾女童’之一,得以重返课堂……”

说话的人叫王福美,今年41岁,来自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这名当年的“春蕾女童”,如今已成长为布拖县拉达乡的副乡长,带领乡亲们在脱贫路上攻坚克难。

1989年,在全国妇联领导下,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发起实施了女童助学公益项目“春蕾计划”。30年来,“春蕾计划”以女童助学为核心,逐渐延伸到职业教育、女童保护、青春期守护、留守儿童亲情陪伴等领域,一大批“春蕾女童”用行动诠释着“自强不息、向上向善、追求美好”的春蕾精神,在不同岗位上演绎出彩人生,并将爱心接续传递。

春蕾绽放

20世纪80年代,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白云乡,当地女童只能放牛、砍柴、绣花,能上学的很少。

1989年9月,在“春蕾计划”的帮助下,女童凤桂鲜和其他10余名女童进入白云乡中心学校举办的第一届女童班,成为全村有史以来第一批上学的女童。1997年,凤桂鲜考上了融水县教师进修学校女子边师班。3年后,她学成回乡,成为当地的第一位女教师。

“30年前我从这里出发,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如今我坚守在这里,就是要带一代代‘春蕾女童’走上知识改变命运的道路。”凤桂鲜说。

失辍学问题曾经在我国部分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相对突出。失辍学儿童中,女童又占多数。30年后的今天,沐浴着爱的雨露阳光,一大批春蕾悄然绽放。截至目前,“春蕾计划”已资助女童超过369万人次,资助大龄女童职业培训52.7万人次,发放以提升女童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宣传辅导手册217万套;资助范围以西部和少数民族地区为重点,并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

“生于厚土,长于时代。‘春蕾计划’已经成为我国促进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的重要案例。”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秘书长朱锡生说。

爱心汇聚

20多年前,何方礼还是武警融水中队的一名战士。从那时起,他就坚持把自己每月21元的津贴分为3份,8元寄给妹妹当学费,8元寄给春蕾女童班的学生,5元留给自己。他的战友们也一直坚持给孩子们寄去学费、衣物和学习用品。

“春蕾计划”所及之处,这样的故事并不鲜见。来自青藏高原的玉卓玛和来自天山脚下的米合伦沙都幸运地成为空军资助的“蓝天春蕾”。从西藏民族大学毕业后,玉卓玛光荣地成为人民空军的一员;米合伦沙成为一名空军女军官,并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

武警部队连续22年捐助支持“春蕾计划”,共援建13所“武警春蕾希望学校”、12个“武警多媒体教室和图书室”,帮助14385名春蕾女童完成学业。空军部队连续24年捐助支持“蓝天春蕾计划”,广大官兵从工资和津贴中捐款1.4亿元,共资助28877名儿童完成学业,援建97所学校,对3920名春蕾教师及大龄女童开展职业培训。

爱心在更大范围内汇聚。

“2005年7月8日,苦瓜一块九,茄子两块八,7月9日还卖了废纸盒,收入五块七……”翻开账本,不难看出这是个节俭的家庭。不过,这个家庭还有一本账,其中两份捐赠收据分别是21万元和9万元,还有一张给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20万元的电汇回执单。

这些账本的主人是北京市朝阳区安贞西里社区的胡方蓉家庭,丈夫刘永胜是残疾军人,妻子胡方蓉是江西省南昌市纺织研究所退休职工。这个并不宽裕的家庭多年来为“春蕾计划”累计捐赠50万元,捐款账本见证了这个普通家庭不凡的精神境界。

涓涓细流汇成爱的海洋。手有余香的“春蕾”守护者凝聚成温暖的力量,让更多贫困女童获得人生出彩的机会。“春蕾计划”从发起初期时23名爱心人士、27家单位捐赠,到目前超过2784万人次、750余家单位(企业)支持,累计筹集社会爱心捐款21亿余元。

相伴成长

“姐姐,今天我到大学报到了,一切都好新鲜。记得我第一次画生命树时只画了一枝枯萎的枝条,那是作为孤儿的我的内心写照。今天向同学们自我介绍时,我画下了自己的生命树,枝繁叶茂。有春蕾陪伴的呵护,我不再孤单!”

“加油,随时联系,姐姐一直都在!”

大家都在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