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 > 正文

汇聚抗击疫情的精神伟力

发布时间:2020-07-21来源: 编辑: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的显著优势。”这一概括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使命,在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基础上,毫不动摇的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才能发挥先进文化的思想渗透力和精神凝聚力,确保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作用。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极快、病毒复杂多变、感染范围极广、防控难度极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既是对我国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次大考,也是对文化自信的一次大考。事实证明中国不但经受住了疫情的考验,当前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中国人民更加坚定了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文化自信。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赴湖北省武汉市考察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揭示了贯穿中国五千多年绵延不绝、亘古接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中华民族历经5000多年风雨而挺拔屹立,坚如磐石;饱尝艰辛而不屈,历经磨难而不衰,培育和形成了伟大的民族精神。这一精神之所以在世界文化中独树一帜、大放异彩,就在于它经过几千年历史长河艰难困苦的磨砺、辉煌历程的孕育,是最有韧性、最富内涵、最具力量的文化,它始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精神动力。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这一“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为深厚的历史情感,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繁荣强盛的精神动力,是激励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旗帜。习近平指出:“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思想根基和精神纽带。千百年来,我国产生了岳飞“精忠报国”的忠贞之心,展现了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赤子之情,更凝练了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之志,正是由于古人对国家、民族的无限热爱,才能创造出我国五千年文明,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近代百年抗争中,周恩来喊出“为中华民族崛起而读书”的时代强音,吉鸿昌留下了“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的豪言壮语,在无数爱国志士的努力抗争下,中国最终摆脱了被奴役、被压迫的命运。新中国成立以来在革命和建设中产生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雷锋精神、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鼓舞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前仆后继走上了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民族复兴之路。在罕见的自然灾害面前,中华民族展现了无比坚强的意志品格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如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所体现出的精神风貌,都是伟大民族精神在面对自然灾害,抗击灾难中的具体体现和生动实践。


时代精神是一种超脱个人之上的共同的集体意识,是激励一个民族奋发图强、振兴国家的强大精神力量。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我国形成了解放思想、求真务实、锐意改革、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中国共产党风雨兼程近百年,改革创新犹如一条红线贯穿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过程,并接续为优良的文化传统一以贯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敢于冲破封建主义的束缚,创立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革命精神,在这一精神的导引下,我国终于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亿万人民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改革创新,从而开创了社会主义的新前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大胆借鉴其他国家在社会治理和实行市场经济的经验做法,坚定地走自己的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迎来了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社会价值取向发生了巨大变化,市场效率、公平正义、民主法治、和谐美丽等新的价值观念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追求。过去以革命斗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不断增添新的时代元素,如万众一心的“九八抗洪精神”,开拓创新的“载人航天精神”,众志成城的“汶川精神”,这些丰富多彩的时代精神构成了当代价值观的重要来源,适应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发展要求,成为全民族的精神纽带和价值支撑。


大家都在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