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快报 > 正文

大庆油田再发现:从亿吨产量到海外收入突破百亿

发布时间:2020-03-26来源: 编辑: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大庆之年。为展现70年来的壮丽画卷,21世纪经济报道推出了以《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为总栏目的系列报道,开展报网端微的全媒体报道。

  大庆油田在共和国历史上地位显赫,曾是一面被高高举起的精神图腾。而今,在实现“两个100年”的伟大进程中,大庆油田焕发出的新活力尤其具有现实意义。一方面将对振兴东北起到最直接的带动作用,同时也将对老牌国企全面完成现代企业制度转变具有全新的示范意义。(李清宇)

  1959年9月26日,后来被称作大庆油田的位于东北松辽平原上的第一口井“松基三井”喷油,此时距离大庆油田大会战正式打响,还有147天。

  大庆油田的发现在60年后的今天似乎清晰而又模糊。按照不同历史时期保存、发现的资料介绍,早在日本关东军占领东北后日本人就开始在这一带勘探钻井找油。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当时的地质部开始部署全国范围石油大普查,到1959年,已在松辽平原找到三十多个潜伏构造,并已初步确定这个方圆十八万平方公里的大平原将是一个巨大的含油气区。

  同年10月初,于上一年成立的松辽石油勘探局,在大庆高台子构造南侧葡萄花等几个构造带上,布下了56口探井,国庆后,葡1井开钻,其余50余口井也随后相继开工。

  翌年元旦刚过,作为新疆石油勘探队前来援助松辽石油勘探的尹立柱,来到了葡7井,他看见从井中返出的泥浆里有气泡,急忙让实习生陈秀茹拿来瓶子装下了多半瓶泥浆。

  充分摇晃之后,打开瓶盖,划着火柴送到瓶口,“噗”的一声,一束火苗燃起,旋即熄灭。

  判断出井下有油的尹立柱,当晚写出汇报材料递交上级。而他没有预料到,他们已经和这束火苗一起,成为共和国历史上的闪耀一瞬:大庆油田大会战由此正式开启。

  大庆油田在实现开发之后,很快达成5000万吨的年产量,并连续保持了27年,是中国乃至全球产量最大的陆相油田之一,也成为了中国很长一段时间内的能源经济支柱,这也使大庆油田的发现与开发和“两弹一星”等,共同载入我国科技发展的史册。

  2009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习近平亲自出席油田发现50周年庆祝大会,强调指出:“大庆的成长和辉煌,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长和辉煌;大庆的探索和成功,体现了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改革开放的探索和成功;大庆的成绩和贡献,已经镌刻在伟大祖国的历史丰碑上,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改变中国命运的开拓者

  实际上,国内石油供给和需求的错配,围绕这一主线发生的故事,是中国经济发展历史中的主线之一。

  1959年,是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收官、第二个五年计划即将开启之年,中国初步建立的工业体系,亟待石油“输血”。

  翻看彼时的文献记录,这一年,全国原油消耗量504.9万吨,自产量不足一半,第一个五年计划带来的工业成果,因为没有足够的能源支持陷入困境。这一年,中国进口石油花费外汇1.83亿美元,占当年国家进口用汇总量的6.7%。

  雪上加霜的是,中苏关系空前恶化。一年后,前苏联片面撕毁同我国签订的600个合同撤走全部在华专家,并终止再度派遣,给我国的经济建设带来了巨大损失,加重了我国的经济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刚刚起步的国内经济发展面临石油“卡脖子”困境:飞机停飞、坦克停摆,时任“三军统帅”的朱德说:“没有石油,飞机、坦克不如一根打狗棍。”

  海外方面,欧佩克正式成立,但世界石油工业中的决定性力量,仍然是隶属于英美等国的石油公司们——“石油七姊妹”,在对华经济全面封锁的背景下,寻求稳定且安全的石油进口非常困难。

  石油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后,已经成为全球公认的战略资源:从上世纪1950年代开始,石油消费呈直线上升,它带来的燃料、石化产品让其成为了独一无二、无可争议的工业原料之王,“碳氢化产品”在这个工业时代已无处不在。

  因此,无论从任何角度来看,加大国内的石油勘探开发成为了唯一的选择。实际上,自从石油正式工业化利用后不久,中国国内的石油发现之旅就已启程,早在1939年,中国首个陆上油田——玉门油田就已经开采,但产量很小,1949年的前10年,累计生产原油52万吨,占当时全国原油产量的95%。

  直到1959年,中国还都无可置疑地被定义为“贫油国”。但之后,因为中国地质学家坚持应用独辟蹊径开创的陆相生油理论,终于在大庆地区找到了丰厚的油藏。

大家都在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