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共和国发展成就巡礼】治蜀往事激越 兴川今朝豪迈
发布时间:2020-02-18来源: 编辑:
1980年6月,广汉县向阳乡在全国率先摘下“人民公社”牌子,挂上了“乡人民政府”的牌子,成为我国农村管理体制改革的先行者。新华社发
当游客站在都江堰“离堆”前,了解到对面的“宝瓶口”是古蜀先民用火烧水浇坚硬的岩石、历时8年才开凿而成,就会理解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不仅满含着“乘势利导”的科学智慧,而且渗透着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
这是都江堰水利工程(无人机拍摄,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滚滚江水,沧海桑田。新中国成立70年来,都江堰灌溉面积由1949年的280多万亩增加到现在的1076万亩;巴蜀儿女在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描绘出一幅幅犹如都江堰一般波澜壮阔、激越豪迈的治蜀兴川画卷。
“蜀道”不再难 开放变前沿
一列城际动车停靠在四川都江堰站(2014年2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薛玉斌摄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诗仙”李白的一句仰天长叹,千百年来把四川交通落后的情景定格在世人心间。
解放之初的四川,千疮百孔,百废待兴。
治蜀兴川,交通先行。1950年6月15日,被誉为“新中国第一路”的成渝铁路开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成渝铁路建设的精神内涵,许多群众自发将家中的木材、房料捐献出来用作枕木。
仅仅两年后的1952年7月1日,成渝铁路全线通车,成为新中国成立后依靠自己力量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建设新中国的士气。
成渝铁路王二溪大桥采用了中国传统的石拱桥建造技术,成为国内少有的铁路石拱桥(6月13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薛玉斌摄
不畏艰辛,只争朝夕。成渝铁路通车当天,我国首条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破土动工。1958年1月1日,身披彩带的火车头一声长鸣从成都火车站驶出,宝成铁路全线通车,“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的嗟叹成为历史。
还有地质条件极其复杂、桥隧占比40%的成昆铁路,创造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奇迹”,为促进攀枝花钢铁基地、西昌卫星发射基地、二滩水电站等重点项目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
还有被誉为“雪域天路”的川藏公路。在4年多的建设时间里,11万军民用铁锤、钢钎、铁锹和镐头,以血肉之躯硬生生劈开高原峭壁,降服险川大河,让天堑变通途。
……
攻坚克难,从不停步。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加快构建现代立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2015年12月26日,成渝高铁开通,成为首条出川高铁;2017年12月6日,西成高铁开通,跨越秦巴天堑更加便捷;2018年底,雅康高速公路通车,四川高速公路建成总里程达到7238公里,居全国第三;今年6月,成贵铁路四川段开通,结束川南地区没有高铁的历史……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宝成铁路上的马角坝车站有了新的功能,中欧班列每天从这个小站驶过,途经阿拉山口,将“四川造”货物运往欧洲。如今,从成都开行的中欧班列累计超过3800列,数量保持全国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