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定,这是一个不平凡的春节:你来了,我心安
发布时间:2020-01-30来源: 编辑:
没有人能够想到,翘首期盼的庚子新年,会以如此紧张、焦虑、极端的方式开场。
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虽然给我们带来了恐惧、害怕,但也让我们看到了属于中国的无比硬核的爱国力量。
短短两天,党中央成立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武汉“小汤山”医院动工开建,6支医疗救援队1230名医务人员除夕夜驰援武汉;30个省市区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涵盖总人口超过13亿;武汉各大医院的捐赠电话被打爆,全世界都在向武汉伸出援手。
疫情能将我们隔离,但更有一种硬核的力量将我们连在一起!
最可爱的人,来了!
庚子新年的除夕夜,解放军派出3支医疗队分别从上海、重庆、西安三地,乘坐军机出发,于当晚23时44分全部抵达武汉机场。
第二军医大学、陆军军医大学、空军军医大学,450名医护人员来不及和家人团聚,只是匆匆道别便连夜奔赴武汉抗击疫情。
“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
17年前,曾倾尽全力奋战在全国抗击“非典”一线的战士,在17年后的今天再次毅然请战。
“解放军来了!”无论何时,这句话都具有最感人、最有希望的力量。
为什么要驰援?因为武汉坚守在一线的医务人员,早已承受了超负荷的压力。因为武汉人民在焦急等待救援。因为一直以来,无论遇到任何艰险,总有那么一群最勇敢的人挺身而出,总有那么一股子精神在危难中坚守。
阖家团圆的夜晚,他们来不及道别,来不及拥抱,就毅然踏上征程,只为抓住每一寸“生”的光亮。没有硝烟的战场,他们步履不停!
“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
任何语言,都是苍白的。历史会铭记一切!
白衣天使,来了!
上海,25日0点01分,136名医护人员的包机从上海虹桥机场起飞,1点26分安全抵达武汉天河机场;
广东,近10家医院派出超过130人的医疗队,赶赴武汉;
江苏,40余家医院135名医护人员,奔向武汉疫情最前线;
浙江,首批135名医师,踏上逆行的征程;
四川,135名医护人员组建第一批救治医疗队,奔赴武汉。第二批也已集结完毕。他们说,08年全国人民为了我们,现在,该是我们出力的时候了。
1月25日,国家卫健委组建6支共1230人的医疗救治队驰援武汉,同时召集6支后备梯队随时待命。
“主任,我报名!”
“我是呼吸内科的,我报名!”
“我参加过非典,我可以!”
……
未着白衣时,他们是父母眼中的孩子;披上白衣后,他们是使命必达的战士!在病毒与生命之间,在生与死的较量之间,是他们为我们建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城墙。在这场疫情防控战中,这群逆行者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誓与病毒奋战到底。
1月24日,除夕夜,武汉市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隔离病房内,忙碌的身影依然在穿梭。一位ICU医生许下心愿:病人脱离危险,离开ICU,就不要再回来!
看不清你的脸,但能看到你散发出来的光;不知道你是谁,但却知道你为了谁。自新型冠状病毒肆虐以来,广大医护人员不畏惧、不退缩,不计报酬,无论生死,他们一心抗疫,舍弃与家人团聚的时光。
以爱为矛,以身为盾。千里支援,何其壮哉!
科学的希望,来了!
除夕这一天,一则鼓舞人心的消息传来——中国疾控中心成功分离我国首株新型冠状病毒毒种。第一株病毒毒种信息及其电镜照片、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引物和探针序列等在国内首次发布,并提供共享服务。在中国科学家加班加点的努力下,可怕的凶手露出了真容!
虽然我们知道,这离成功研制对抗新冠病毒的疫苗还有一段距离。但就是这成功的一小步,让无数人看到了希望。
不仅如此,据钟南山院士称,已有几种已确认安全性的药物准备用于临床治疗,但具体疗效还需进一步观察。
武汉一名新型肺炎患者被成功救治、深圳两名新型肺炎患者痊愈出院、温州首例确诊患者基本治愈……截至目前,已有38例治愈出院。
科学防控,病毒并非不可战胜!
有担当的企业,来了!
“工厂通宵生产,我们排队拉货,只为一个健康的新年。”
1月22日晚上,佛山市一家连锁药店老板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
疫情来临,口罩成了最重要的必需品。
连日来,很多中国企业紧急动员,停止春节休假,加班加点组织生产,加大抗击疫情相关商品的生产和流通。实探新型冠状肺炎检测试剂厂家在除夕夜加班生产。“武汉那边需要多少,我们供应多少。”目前,该企业的试剂盒生产量已可供十数万人次检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