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绿富共赢的新时代“卖炭翁”
发布时间:2020-01-09来源: 编辑:
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靠砍树烧炭卖炭养家糊口。如今,在库布其沙漠里,有家企业不仅不用砍树烧炭,反而靠种树也能卖“碳”挣钱,而它卖的不再是炭而是“碳汇”。
走进鄂尔多斯市嘉烨生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碳汇林基地,放眼望去,无边的沙地长满了沙柳、花棒等多种灌木。去年冬天平过茬的沙柳,又顶出新的嫩枝,青绿的沙柳枝条随风摇曳。盛夏的库布其沙漠,迎接人们的是和风、绿树。没想到印象中咄咄逼人的狂躁沙漠,也能展现温婉随和的翩翩风度,令人始料未及。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没有人比居住在沙漠周边的农牧民更能体会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近年来,绿色发展与生态建设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也正是出于对生态保护的深刻理解,鄂尔多斯市嘉烨生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更是把绿色发展作为首要发展思路,从2011年开始就着手碳汇林布局。截至目前,已造林10万多亩,将碳汇造林、荒漠治理、发展经济、脱贫致富、减排创汇等有效融为一体,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共赢。
吹响进军沙漠冲锋号
绿色是鄂尔多斯的底色,生态是鄂尔多斯的潜力。如何让天更蓝、地更绿,怎样保护和建设好生态,既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维护鄂尔多斯西部生态安全的重要课题。
嘉烨生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从成立之日起,始终把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坚持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按照先易后难、逐步推进、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把项目造林工作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全面推进生态建设。
截至目前,公司已投入项目建设资金1.22亿元,在项目区内投资建成沙石道路77.3公里,深机井28眼,一管井7眼,多管井98眼等配套设施。2011年到2017年,公司种植适应本地区生长的各种树木近5万亩。2018年、2019年在基地实施了“蚂蚁森林”项目,造林近6万亩。几年间,绿化荒漠10万多亩,在昔日不毛之地库布其沙漠中形成一片生态绿洲。
嘉烨生态公司碳汇林基地位于杭锦旗呼和木独镇和伊克乌苏苏木境内,20世纪80年代,这里风沙肆虐,草原沦为“死亡之海”。许多散居在沙窝窝里的牧民,面对因草场沙化而无处可牧的窘境,被迫改变了沿袭多年的生活方式,背井离乡外出打工。
2011年,嘉烨生态公司在杭锦旗库布其沙漠承包了20万亩沙地用于碳汇林建设,承包期50年。
“我从小生长在这里,每到春天这里三、五天就会刮一次沙尘暴,交通也不方便,骑摩托车走好几个小时才到镇里,买上东西再往回走还得几个小时。放牧也很难,早上出去晚上才能回来,都是在风沙中放牧。好多牧民都离家出去打工做买卖了。”今年50岁的阿拉腾其劳是呼和木独镇查汗淖尔嘎查的牧民,说起曾经的环境带来的不便,他记忆犹新。
阿拉腾其劳全家4口人,现在养着60头牛,去年卖了40多头,收入10万元左右,草场林权补贴每年8万元左右,再加上嘉烨公司每年给的补贴24000元,现在每年收入20万元左右。与原来相比,生活和生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和阿拉腾其劳一样,该嘎查36户农牧民144人人均年增收6000元。
嘉烨生态公司的碳汇林项目,在有效吸附二氧化碳的同时,也为鄂尔多斯西部搭建起了绿色生态屏障。经过几年的建设,项目区植被覆盖度由原来的不足10%提高到现在的75%以上。
“除了改变脆弱的生态外,项目最大的亮点还在于实现精准扶贫。”嘉烨生态公司创始人赵永明介绍,项目周边的农牧民可以通过草牧场流转享受相应的分红,每人每年6000元。此外,公司在2011年一次性支付当地农牧民草牧场首年和后五年的土地流转费530万元。
沙化治理换新颜
库布其,蒙古语意为“弓上的弦”。奔腾不息的黄河似弓,横亘东西、绵延360多公里的沙漠如弦。
库布其沙漠面积约1.86万平方公里,是离北京最近的沙漠,直线距离仅有800公里左右。这里曾经生态恶化,寸草不生,沙尘肆虐,被称为“悬在首都上空的一盆沙”。
接连几场大雨过后,库布其沙漠腹地蓄出大大小小的水洼,水中耸立的株株灌木看似水草一般,不时还有飞鸟掠过。
“这个成果来之不易。刚来的时候,我们施工队几十号人,每天早晨带着干馍馍和一瓶水就出发了,一干就是一天。到了晚上,眼睛、耳朵、鞋里面全是沙子。”嘉烨生态公司碳汇林基地绿化队队长岳勇说,“除了辛苦,在沙漠腹地植树还时常伴有危险。项目区手机没有信号,对讲机的工作范围也只有5公里,如果在沙漠中迷了路,十分危险。”
在沙漠中种树并不容易。然而经年累月打拼在大漠中的人们,最不缺的就是直面挑战的智慧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