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非国有历史建筑修缮有大红包 最高可补助100万元
发布时间:2019-12-28来源: 编辑:
■历史建筑广州市象牙街24号在修缮时未按经专家评审的设计方案施工,失去了该历史建筑的原有风貌(右图为修缮前外观)。(图片提供:广州象城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广州非国有历史建筑保护终于有了“大红包”
千呼万唤,广州非国有历史建筑终于有了“大红包”——可以申请高达100万元的修缮资金补助。新快报记者了解到,《广州市历史建筑修缮监督管理与补助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于12月24日起实施。此办法除了规定非国有历史建筑修缮可申请补助,还从修缮设计施工方案审批、建设规划许可、施工许可、巡查和验收的各个环节加强了对历史建筑修缮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增加了由区住建局对非轻微修缮的设计与施工方案进行审核的规定,对限额以下历史建筑修缮完工后出具意见。新快报以往在多宗历史建筑修缮问题报道中,专家提出的建议也被采纳进《办法》中。
■策划统筹:何姗 ■采写:新快报记者 何姗 方汝敏 王彤
每平方米补助500元 至1500元不等
广州目前已公布六批历史建筑817处,多为民国以来有八九十年历史的老房子,亟需修缮。2018年,广州作为全国第一批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城市之一,继续探索可持续保护利用新路径。为加大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力度、提高修缮积极性及修缮工程品质,依据《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规定,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与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制定此办法。
根据《办法》,非国有历史建筑涉及历史风貌保护、结构安全改善、基础配套设施完善等修缮并通过验收的,可向区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管理部门申请修缮补助,轻微修缮(不涉及体现历史风貌特色的部位、材料、构造、装饰等)的补助500元/平方米一次;非轻微修缮(除轻微修缮以外的修缮)中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钢结构等房屋修缮一次补助1000元/平方米,砖木结构、砖混结构房屋一次补助1500元/平方米。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负责对历史建筑修缮提供咨询服务的广东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很多历史建筑因年份高而破损得很严重,很多业主因为资金不足和审批流程繁长而选择轻微修缮,小修小补能暂时应付住着就了事,可这样的做法是另一种破坏,补助办法出台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这种情况。
另一家负责咨询服务的机构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也认为,历史建筑修缮补助使保护责任人的责任和权利较为对等,有助于修缮效果的提升。
广州市从化区吕田镇吕中村司马弟祠堂是历史建筑,族人黄先生听说修缮有补助,很开心。他说这个祠堂是他们宗亲的,“我们耕田的没多少钱,靠捐钱修很难的”。他说,此前曾听说会有修缮补助的政策出台,今年还曾打报告申请。
但是,华南理工大学教授郑力鹏则认为,比起责任人所尽义务和经济支出,包括限制改造、聘请设计单位、增加履行的各种程序、实施时间数倍延长等,《办法》给予的补助的力度偏小,没有吸引力,体现不出对历史建筑保护责任人的优待。而且《办法》规定的是修缮完成后补助,比现行的文物建筑保护工程资助办法还要严格。按照广州市现行的文物建筑修缮补助办法,修缮方案经专家评审后就可以申请补助了。
不动产证难办理 继承人无法享受补助
新快报记者征询了一些历史建筑业主,多数业主对补助政策表示欢迎,但也有不少业主后人表示,由于申请补助需要完成不动产登记,但是目前办理不动产登记遇到麻烦,所以无法享受到政策,甚至无法确定保护责任人,无法报规划许可,无法修缮。荔湾区多宝路多宝坊21号历史建筑的使用人林先生说,房子的业主是他父亲,已去世,他在办理继承时在证明继承人身份上遇到困难,一直没完成不动产登记,虽然已被鉴定为危房仍没法修。
而据增城区规划部门相关人士反映,依据《办法》,乡村的历史建筑申请修缮及补助都需要办理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办理这个证需要用地红线图,而许多历史建筑都没有用地红线图,或权属不清,无法办证。
此外,据新快报记者了解,不少历史建筑尚未确定保护责任人,也无法申请修缮。
对上述问题,市规划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近期将与相关区政府和区规划部门研究解决确定保护责任人的问题,并逐步解决其他问题。
限额以下修缮工程完工后也要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