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透露—— 我国器官捐献与移植手术量均居世界第二
发布时间:2019-11-28来源: 编辑: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在发布会上介绍说,2015~2018年,我国完成的器官捐献分别为2766、4080、5146、6302例,增长迅速,2018年捐献数量位居世界第二位。同年,实施器官移植手术量突破2万例,手术量同样居世界第二位。
与此同时,器官移植质量也在不断提升,我国器官移植术后受者生存率等指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取得这样的进展,离不开器官转运的配合。众所周知,移植器官均有可耐受最大缺血时间,器官转运与移植是一场与生命的赛跑。该如何缩短人体捐献器官转运时间,减少因转运环节对器官移植质量安全影响,从而保障患者生命健康?针对这一系列问题,发布会一一进行了解答。
转运不当可能致捐献器官浪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数据显示,我国活体肝脏移植术后受者1年和3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2.5%、89.8%。心脏、肾脏移植术后生存率居国际前列。2018年,我国心脏移植手术术后一年生存率为90.8%,高于国际心肺移植学会的85.4%;肾脏移植的1年/3年受者生存率分别为96.7%和95.6%,居国际先进水平。
受制于现在的医学技术,可移植器官均有可以耐受的最大缺血时间,因此能够取得这样的生存率实属不易。
例如,肝脏耐受冷缺血时间上限为12小时,超过此时间受者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移植肝功能延迟恢复、胆道缺血性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增高,受者术后生存率明显降低。肾脏耐受冷缺血时间上限约为24小时,心脏耐受冷缺血时间上限约为6~8小时,肺脏耐受冷缺血时间上限约为8~12小时。
“即使在可耐受的时间内,缺血时间越长,器官的质量及器官接受者的预后也越差。”郭燕红说。
郭燕红介绍,受我国广袤的国土面积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等限制,同时为降低患者器官移植总花费,我国大多采用由医务人员携带,通过民航班机、高速铁路及公路运输的形式转运捐献器官。转运过程中面临较多不确定因素,转运时间较长,对器官质量造成不利影响,因转运问题导致的器官浪费也时有发生。
无锡市人民医院副院长、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主任陈静瑜是肺移植领域专家。他在发布会上表示,通常一台手术就相当于一个链条,需要有一个优质的供体,供体取下来后就涉及转运,而在转运过程中,受者实际上已经在手术中等待了。当飞机在飞行过程当中,病人就已经在切除病肺了。假如过程当中某一个环节出了一点差错,就可能会影响到一个人的生命。
民航多举措提速捐献器官运输
为缩短人体捐献器官转运时间,减少因转运环节对器官移植质量产生影响,保障患者生命健康,2016年5月,国家卫健委联合交通运输部、中国民用航空局等部门印发了《关于建立人体捐献器官转运绿色通道的通知》,建立了以民航、高铁为核心的低成本、高效率人体捐献器官转运绿色通道工作机制。
2017年1月,民航局根据相关要求发布了《人体捐献器官航空运输管理办法》,在保证航空运输安全、有序的前提下,给予人体捐献器官航空运输诸多“特权”,如快速值机、优先安检、优先放行、优先下机等。
民航局运输司副司长徐青表示,在运输人体捐献器官的保障过程中,过安检是“您先来”,到登机口是“我送您”,在客舱中是“我保障”,在可能的情况下,让运输人体捐献器官的航班“您先飞”,下飞机是“您先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