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为体育行业发展带来了机遇,很多体育人显然也看到了这里的商机和无限可能,但现实的结果是,目前在体育线上教学、带货方面做到现象级的品牌、机构或个人,几乎没有。
就湖南本土体育直播而言,健身房此前依赖直播的最主要目的是为维系客户资源和品牌影响力,在疫情逐步缓解,健身房慢慢“解封”后,其线上直播也逐渐减少,甚至“销声匿迹”。
7月17日,三湘都市报记者在某短视频平台上看到,拥有20家门店的湖南本土健身连锁品牌百城康祺健身,于2月7日至3月19日期间直播20场并发布多条健身短视频后,逐渐陷入停滞状态。
■三湘都市报·华声在线记者 叶竹 实习生 熊静 张以绪
局限1
体育线上教学的时机短暂
因为疫情,很多运动健身产品纷纷推出了“健身+直播”的模式,像KEEP、咕咚、超级猩猩等,因此也有人说2020年是“健身+直播”元年。“我们从2月7日开启健身直播,高峰期有13万人观看直播,少的时候有几百、几千人。”在湖南长沙,百城康祺健身连锁总经理王星向三湘都市报记者介绍,百城康祺有效会员有17万余人。
“直播目的是为了提高会员黏性,提供居家训练指导,满足疫情期间会员们的健身需求,帮助养成良好健身习惯,在家训练提高抵抗力。”如王星所说,本土健身连锁进行线上教学直播的最终目的是为受疫情影响的线下门店“解封”做准备。就在今年4月,长沙各大健身连锁品牌开始重新营业,他们的线上直播也慢慢减少,直至“停更”。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疫情期间,针对那部分家中过渡期用户,“健身+直播”恰恰提供了“教练、同伴和即时反馈”,满足了他们的“参与感、陪伴和虚荣心”,仍旧无法满足的是“安全感”(无法真正监督和防止损伤)。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直播一般是在指定时间中进行,“时间自由度”和“方便性”也相应“打折”,对于一些时间不固定和碎片化的青年白领而言,直播可能不会作为他们长期学习锻炼的首选,而只是作为补充和体验。
局限2
为球迷带货受情怀左右
中超开赛在即,上海专业体育媒体前段时间的“带货直播”,创造了一种疫情之下撬动体育消费的全新场景:中超联赛暂时只能空场进行,会不会催生球迷在电视机前看比赛、同时刷手机买球衣的消费新模式?
早在4月底,上海一家专业体育媒体在其网络客户端搞起“直播带货”,18件申花球员的签名球衣等周边产品被“秒抢”,没拍到的球迷无奈感慨:“这个手速堪比拍上海车牌。”不仅如此,有关球队往年夺冠时的报纸,纪念酒、画册、邮票、T恤等眼花缭乱的球迷文化衍生产品,也让球迷遭遇幸福的烦恼。
在体育专业耕耘多年,同时也是铁杆球迷的刘先生,却不认为作为一家体育专业媒体能长久地在球迷身上“薅羊毛”。“挖掘球迷群体的消费潜力固然没错,但体育专业媒体其实缺乏一些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也少了号召更多人参与体育运动的氛围营造。毕竟,球队的正版签名球衣,属于数量有限的稀缺性资源,还需要球队俱乐部提供支持,‘知识产权’并不在专业体育媒体手中。另一方面,球迷的购买也会受情怀影响,对体育明星、对球队的热爱程度,以及球队成绩的好坏,都将左右货品的销售额。”
局限3
“体坛薇娅”没那么容易出现
体育明星直播间里的火爆,就一定说明体育明星带货很容易吗?马布里卖货158件,张继科直播报错价……体育圈出现李佳琦、薇娅式的带货达人还是有点难度。
广大网友愿意一次两次为偶像买单、为情怀买单,但这绝对不会成为一种常态。能够刺激他们不断“剁手”的,终究得是推荐人的专业性和产品本身的性价比。另一方面,体育明星的粉丝与产品的消费对象是两码事。体育明星所熟悉和擅长的领域往往与线下场景紧密相连。像运动装备、体育培训、健身器械这些离不开线下体验的产品,本身就很难单纯在线上进行销售。
而且,以张继科为首的体育明星带货注定只是偶尔为之,也更多集中在没有比赛任务的运动员身上,直播带货不可能成为常规操作。某经纪公司的负责人说,相比其他明星,体育明星“比较麻烦”,需要运动队、管理中心乃至总局拍板,整个过程搞下来流程很长,而且做的内容限制很多。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