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打算丁克的女人们:游走于被浪漫化和被妖魔化的两极
对王晶来说,眼下的生活刚刚适合两个人:50平方米的房子,每天下班后几小时的自由。她把时间用来刷美剧、看小说、看电影,假期出门旅行。不富裕的空间和时间没法再匀给一个小生命了。王晶是一个丁克。
一般来说,丁克(DINK,Double Income No Kids)是指不愿生育孩子的人和家庭。自丁克传入中国,30年过去了,它依然游走于被浪漫化和被妖魔化的两极。
在社交平台上输入“丁克”二字,话题往往围绕着以下问题展开:
“为什么有些家庭会选择丁克”
“你认识的丁克后来怎么样了”
“国内的第一批丁克家庭,现在都怎么样了”
“中国第一批丁克后悔了吗”。
根据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刘家强于2018年7月在《学习时报》发表的文章,2010年中国有60万户丁克家庭,并有继续增加的趋势。恒大研究院任泽平团队发布的《中国生育报告2019》指出,2013-2017年,一孩总和生育率总体下滑,出生人口占比从64.3%大幅下滑至42.0%。
一孩总和生育率的明显下滑意味着不少年轻人连一孩都不愿意生,而没有一孩就不会有二孩。我们采访了几位决意丁克的年轻女性,显然她们没有被中年反悔晚年孤苦的故事吓退。
一
王晶今年31岁,在媒体工作,老公是某互联网公司的内容运营。他们结婚六年,在北京生活。对于不要孩子这件事儿,王晶一开始就打定了主意。结婚前,老公同意不要孩子,婚后却几次试探,“不然还是要一个吧。”
他们之间的感情不错,婚后吵架的次数屈指可数。双方父母在催。王晶的公婆不直接催,只是委婉地表明他们的愿望。王晶的父母抓住每一个聊天的机会念叨她,不过她有信心扛住来自他们的压力,毕竟眼下在一起生活的时间不多。至于周围其他人的看法,王晶完全不在乎。
王晶和老公在北京贷款买了一套50平的房子,两个人的收入还可以,没有还贷压力。可一旦要孩子的话,生活水平会直线下降。对于他们,经济压力是一个问题,但不是首要的问题。王晶更担心社会这个大环境。在她看来,消费主义和成功主义裹挟着每一个人。“对一个孩子来说,压力太大了。也不能提前跟孩子商量,如果从小学开始就报各种兴趣班,一直到上大学才不用上课外补习班,孩子还愿不愿意来到这个世界上。”
阳台,是王晶最喜欢的地方,她常常花掉周末的整个下午晒太阳。王晶承认,不要孩子的想法更可能是受原生家庭的影响。她的妈妈为了家庭牺牲了很多机会,她不想让自己像妈妈那样。某种程度上,孩子是一种牵绊。“没有孩子,我会更自由。我不想为孩子付出,也不指望从孩子那儿得到什么。”
王晶的老公认为她思虑过多,有一些担心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比如经济压力,最坏的打算是回到重庆生活。重庆是王晶老公的家乡。至于其他问题,“也总有办法解决的。大部分人不都是这么过来的。”王晶的老公觉得,人活一辈子,总要给这个世界留下点儿什么,孩子至少是一种纽带,是人活着的念想。年轻的时候,时间花在工作和玩乐上,人老了,又是另一种滋味,孤独凄凉。
王晶反驳他,人生一定是走向荒凉和孤独的,孩子并不能减缓或消除这些感受。只要好好筹划和准备,晚年生活也可以有保障,“再说,我也没打算活到不能自理”。
除了这个问题,王晶和老公对目前的生活还算满意。他们都过了30岁,这几年不要,再后悔的话就晚了。一个月前,王晶与老公严肃地谈过一次。王晶问老公,她坚持不要孩子的话,他会不会离婚。王晶老公答,不会。
二
李心如是婚后才发现她跟老公意见一致的:两个人都嫌麻烦,也都不喜欢孩子,干脆省掉这个麻烦。
她和老公是北京名校毕业的研究生,工作单位令人艳羡。特别是李心如的单位,员工的子女有机会上一所不错的幼儿园。为此,她的同事们会商量着生孩子。此外,李心如每天下午4点半下班,她老公5点下班。下班回家后,各自干各自的事情,分头看书或打游戏,很少聊天,不会腻在一起。他们都不到30岁,结婚两年,在北京有一套房和两只猫。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