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做“加减乘除”,保市场主体
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经济基本盘,保市场主体就能“留得青山,赢得未来”。
全球疫情持续蔓延,各类市场主体面临严峻生存和发展挑战。我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和全国两会精神,紧扣抓好“六稳”、抓牢“六保”、抓实“四新”,全力扩大内需市场做“加法”,减轻企业负担做“减法”,优化营商环境做“乘法”,解决痛点难点做“除法”,努力保市场主体、赢发展先机。
扩大内需市场做“加法”
市场主体是经济运行最基本的单位,复工复产后,决定经济复苏速度的关键因素是市场需求。
4月11日,市委市政府召开战疫情、扩内需、稳增长“四新”行动动员发布会,全面实施新基建、新消费、新产业、新都市行动,奋力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
“四新”行动开展近两个月来,各区、板块和部门,按照全市要求,用超常规的办法、不寻常的力度、针对性的安排,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
新基建行动,346个项目以及30个产业载体项目年度计划投资1021.9亿元,截至目前完成投资415.9亿元,占全年计划投资的40.7%。
新消费行动,27项具体任务已全部启动实施。在扩大消费供给、扩大品牌营销、打造消费平台、拓展消费场景等方面均积极有为。
新产业行动,200个重点项目已基本启动建设。1—4月累计完成投资123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33%。新产业规模达到1282亿元,完成全年目标的37.7%。
新都市行动,涉及宜居生活提品质、综合服务添活力、安全韧性补短板、基础设施强功能4个部分,共260项任务,2020年计划投资1245.3亿元。截至目前,已开工206个项目,开工率79.2%,实际完成投资495.2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39.8%。
扩大内需的同时,我市积极稳外贸外资基本盘,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行。
市商务部门积极关注外资企业复工达产动向,建立重点外资企业服务台账,按“一企一策”的办法提供点对点深度服务,一对一协助企业申请减税降费、信贷支持、社保补贴、房租补贴、物流保障等方面的需求,确保外资企业平等享受政策红利。
服务进出口企业,市商务系统也迎难而上,全力以赴抓好各项政策落实,努力稳住外贸基本盘。
据海关统计,今年1—4月,全市外贸进出口已实现正增长,累计完成1423.4亿元,同比增长4.3%。其中出口828.1亿元,同比增长6.0%,进口595.3亿元,同比增长2.1%。进出口增幅高于全国9.2个百分点,高于全省8.7个百分点;出口增幅高于全国12.4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2.9个百分点;进口增幅高于全国5.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2.5个百分点。
截至目前,全市外贸企业复工复产率达2019年有实绩企业的94.8%,规模以上和重点外贸企业已全部复工。
保市场主体做“加法”,我市还将不断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围绕全年高企总数突破6000家的目标,加大培育和引进力度,同时,大力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全市经济发展注入强大生机和活力。
减轻企业负担做“减法”
“落实国家规定,对相关减税降费政策执行期限应延尽延,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应延尽延,降低工商业电价5%政策延长到今年年底,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降低15%……”
5月22日,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南京市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做好当前重点工作实施方案》,对保市场主体等方面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其中减轻企业负担的措施,让不少正遭遇经营困难的企业轻装上阵“再出发”。
帮助企业纾困解困,自疫情发生以来,我市各项服务就一直“在线”。
2月7日,我市出台《关于促进中小微企业稳定发展的若干措施》(“稳企十条”)。随后,各区、园区也出台政策,对惠企力度再度“加码”。
据统计,截至4月份,我市已发放市涉企专项资金、稳岗返还、小规模纳税人补助等45亿元,减免税收、房租、电费、社保、医保等费用71亿元,为企业争取优惠贷款、支农支小贷款、延长展期和无本续贷等超过318亿元。
南京“稳企十条”,精准度高、含金量大、惠及面广、操作性好、引导性强,被中小微企业称为减负“大礼包”。
“在让企业各项贷款成本降下来的同时,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保险企业,也在积极创设新险种,扩展现有产品保障范围,并应企业需要,免费延长保险期限,全方位运用金融手段,稳企稳增长。”人行南京分行营管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