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

拿什么守护“头顶上的安全”

字号+ 作者: 来源: 2020-05-27 我要评论

近段时间,高空坠物事故屡见报端。“玻璃窗坠落致男童身亡”的悲剧还历历在目,同一小区又发生4起类似个案。坠

原标题:拿什么守护 “头顶上的安全”

  近段时间,高空坠物事故屡见报端。“玻璃窗坠落致男童身亡”的悲剧还历历在目,同一小区又发生4起类似个案。坠落的物品让人匪夷所思,石块、玻璃、洗衣液,甚至还有一张桌子。人们气愤归气愤,却也无可奈何,因为物业排查过后,根本找不到罪魁祸首。

  随着城市中高层建筑不断增多,高空坠物已是城市治理中绕不开的话题。从现实来看,坠物背后的原因不尽相同。有些是因为物业管理疏漏致楼宇年久失修,一遇刮风下雨便有建筑碎片坠落。有些则是由于部分住户素质不高、安全意识淡薄,或是习惯在窗台、空调外机等地方堆放杂物,或是疏于管教的“熊孩子”有意无意制造事端。但话说回来,不论是哪一种,我们都可以肯定地说,大多数情况下坠物伤人并非天灾,而是人祸。

  令人遗憾的是,悬于“头顶”的危险往往没有引起社会各方的足够重视。从现实来看,最终走进公众视野、引发全民热议的事故,要么是坠物过于奇葩,要么是伤亡异常惨痛。而对于“常规”事故,小区物业等往往在一通谴责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即便进行了走访调查,也大多是无果而终,少数成功“破案”的,当事人还往往拿“不是故意”自我辩解。这说明在很多人眼里,高空坠物充其量算个民事纠纷,完全没有意识到实则涉嫌违法。正是这样的轻视,才酿成了一幕幕“血的教训”。

  守护“头顶上的安全”,还是要发挥法律的震慑作用。当前,我国虽有相关法律法规,但在具体实践中,既要高空坠物造成严重后果,又要结合肇事者的主观恶意程度,才能追究刑事责任。这就意味着,很多小事故往往会在一阵喧嚣后不了了之。反观其他一些国家,对此类行为的容忍度要低得多。美国部分州规定,即使没造成人身危害,高空抛物也会被视为犯罪且被处以天价民事罚金。新加坡的法律更为严格,肇事者不仅面临坐牢、罚款,还有可能被强制收购肇事住宅。由此观之,让规定更严、执法更硬、罚出痛感,才能震慑那些对“掉点抛点东西”不当回事的居民。

  最近,有小区安装了近50个摄像头且全部朝上,以监测整幢楼的窗户和阳台。这样的行动虽显“笨拙”,但也确实可行。毕竟高空坠物并非玩笑,而是涉及到人身安全的大事。无视法律规则,问题痛点就会永远存在;不懂防患未然,血与泪的悲剧就会不断重演。多当真、多较真,才能缓解“悬在城市上空的危险”。

(责编:谷妍、邓楠)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重庆市政协委员呼吁建立防高空坠物长效机制

    重庆市政协委员呼吁建立防高空坠物长效机制

网友点评

关注微信
手机网站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