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城市城區“繡”出花來,是擺在武侯城管人面前的一道命題作文。以“繡花”功夫推進城市管理精細化絕不只是一句空話,而是時代賦予武侯城管人的責任和使命。為了改變沿街商鋪卷帘門的落后形象,武侯城管人挖空了心思。
近日,經過成都市武侯區的七道堰街、沙堰街的市民群眾有了一段感慨的經歷:街邊兩側的商鋪卷帘門告別了“灰頭土臉”的形象,取而代之的是明亮多變的色彩搭配、妙趣橫生的手工畫作、溫情唯美的生活場景。漫步在這條街上,一種輕鬆愉悅之感油然而生,卷帘門如同被賦予了生命的演員,為武侯區啟幕一台“繡花”功夫管理城市的時代劇目。
統籌攻堅創新,淡妝濃抹總相宜
“在你的印象中,沿街商鋪卷帘門是怎樣的呢?老舊死板?亂涂亂畫?還是除不淨的‘牛皮癬’?”面對記者的採訪,武侯區綜合執法局相關負責人毫不避諱地問道,“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啟動卷帘門治理!”
2019年9月,武侯區綜合執法局策劃的“卷帘門綜合治理示范街道”及“卷帘門景觀創建延伸街道”開始在七道堰街和沙堰街兩條街道展開試點。在探索卷帘門整治工作中,該局發現卷帘門綜合治理與背街小巷整治、特色街道打造、城市精細化管理等工作存在陳舊、景觀缺失與景觀孤立的共性問題,有助於集中攻堅施策。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武侯區綜合執法局對對試點街道的臨街商家外立面實施了景觀綜合治理提升,有效改善市容景觀和城市形象﹔同時增加景觀燈帶,進一步豐富街道風貌的層次效果,賦予卷帘門景觀“越夜越美麗”的別樣風情。
家住沙堰街某小區的梅先生告訴記者,過去,卷帘門確實很難看,尤其是個別商家,給城市形象造成了不良的負面影響﹔整治后,卷帘門不僅變得更加美觀了,周邊居民的幸福感也提高了不少,“茶余飯后也更樂意去街面上走走了!”
記者發現,無論是七道堰的樂活無限,還是沙堰街濃濃的市井味兒,被整治后的卷帘門上增添了不少文化印記,美學與人文交相滲透,處處都流露出街區文化與城市美學。小小的卷帘門與周邊景觀相互呼應,潤物細無聲地傳遞垃圾分類理念,為垃圾分類的宣傳提供了一個新窗口。
“植入‘+文化’,讓‘小短板’變身‘新場景’,‘舊環境’彰顯‘新品質’。”武侯區綜合執法局相關負責人說,“卷帘門不僅能成為彰顯城市人文內涵的一道風景線,也能城市宣傳的一面宣傳欄。”
共建共享共治,眾人拾材火焰高
秉承著“同謀劃、同實行、同管理”的理念,武侯區綜合執法局將卷帘門治理與社區自治充分融合,深入開展共建共享共治,唱響卷帘門整治“協奏曲”。
在前期的走訪調查中,武侯區綜合執法局充分聽取、收集社區居民、臨街商戶、駐區單位的意見建議,將設計策劃與實際需求有機結合,尊重商家意願,鼓勵商家自主參與改造,錯時施工不擾商、不擾民,主動規避形象工程中看不中用的詬病,確保整治成果符合廣大群眾的期盼,發動街長、社區工作人員,合理維護整治成果。
“沒有想到,卷帘門也能變得如此的招人喜愛。”家住七道堰街33號院的章女士說,“更讓我感到自豪的是,卷帘門的整治不但聽取了自己的意見,還採納了。”
武侯區綜合執法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卷帘門整治工作採納了很多市民群眾尤其是附近居民的意見,類似章女士的例子還有很多,“隻有符合廣大群眾的意願,整治的效果才能達到最佳,后期的維護也能得到廣為廣泛的支持。”
為了構建起長效管控工作機制,武侯區綜合執法局將卷帘門整治和城市日常管理維護相結合,將卷帘門監督情況納入每月城鄉環境治理目標考核范疇﹔同時,充分發揮城管執法隊員、協管員、環衛工人、數字化監督員、街長、社區工作人員六支隊伍的力量,結合“門前三包”制度,明確卷帘門設施業主主體責任,充分調動業主自主管理維護卷帘門設施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冬日的夜,格外漫長。漫步在沙堰街,卷帘門折射出的微光讓冬日的寒夜少了一份冷清,多了一份溫暖﹔而在七道堰街,一幕幕充滿老成都風土人情的場景引發市民駐足、留念。從曾經的破舊普通到現在的別致出彩,武侯城管人用“繡花”的智慧為卷帘門注入了新生,更為城市管理注入了新動能。(張建)
(責編:李強強、高紅霞)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