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下的“世界最繁忙地铁”:日均客流骤降 “勤跑快拉”保安全
中新社北京4月2日电 (记者 杜燕)日均客流量超千万人次的北京地铁,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客流量骤降。即便如此,北京地铁运营方持续优化运力配置,在早高峰推出“超常超强”运行图,缩短列车运行间隔,控制列车满载率,尽可能拉开乘客之间的距离,提高乘车舒适度、安全度。
截至2019年底,北京市轨道交通路网运营线路达23条、总里程699.3公里,工作日日均客流量超过1200万人次。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北京地铁客流量骤减。记者多次走进地铁车站、车厢,经常看到乘客寥寥无几。
今年2月10日(星期一)北京正式复工首日,以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地铁公司”)所辖16条运营线路为例,日客运量较春节假期期间明显上升,达到82.06万人次。不过,复工第一周的日均客运量在70万人次左右,仅是去年同期的10%左右。
随着复工复产后返京人员逐渐增多,一部分人选择驾驶私家车上班、一部分人选择骑自行车或步行上班,还有一部分人重返地铁通勤,北京地铁客流量有所回升。到4月1日,北京地铁公司所辖16条线路日客运量为304.7万人次,而在去年同日,日客运量为1009.09万人次。
即便目前的客流量是常态下的30%左右,针对部分地铁线路在早高峰时期出现人流密集的情况,北京地铁公司制定“超常超强”运行图,缩小列车间隔以提高运力,降低人员密集度。
“为加强疫情防控,北京地铁严格控制满载率不超过50%。”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调度指挥中心客流组织工程师韩庆龙表示,“满载率”可理解为“列车拥挤度”,根据疫情防控期间的要求,车厢站立面积每平方米需不超过3人。
他介绍,北京“超常超强”运行图是通过增加车辆投放、开行多交路套跑(区间车)、开行大站快车、压缩站停时间、突破最小行车间隔等超常措施来实现的。
从3月24日开始,北京地铁昌平线和八通线开启“超常超强”运行措施;从3月31日起,北京地铁5号线、6号线、13号线、15号线4条线路也开始执行“超常超强”运行措施,在保证列车运行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拉开乘客之间的距离,确保乘客健康安全。
至此,北京地铁1号线、2号线、5号线、6号线、9号线、10号线、13号线、昌平线、八通线等9条线路均实现最小运行间隔在2分钟之内。
这样的间隔,是北京多条线路突破本线的列车最小间隔实现的。运行中,前后列车间隔仅十几米。
记者了解到,这一系列高难度运营的背后,依靠了被称为“最强大脑”的CBTC信号系统(基于无线通信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
在北京地铁应急指挥中心,记者看到一面墙上均是大屏幕。屏幕上每5分钟刷新一次乘客进站实时画面、列车运行位置图示、全网客流实时监测数据等。
他表示,针对不同情况,地铁会采取相应措施。比如满载率达到40%,相关车站将做好限流准备工作;满载率达到50%,则下达限流命令,大客流车站交替采取停止进站5分钟的限流措施,缓解客流压力;一旦满载率达到60%,将启动最高响应级别,相关大客流车站要共同限流,以5分钟为一个周期。
韩庆龙透露,新运行图执行后,运营情况总体良好,早高峰满载率指标下降比较明显的是15号线和昌平线,其中15号线由调图前的49%下降到了43%、昌平线由35%下降到了32%。
疫情结束后,这些“超常超强”措施会否继续执行?韩庆龙称,疫情期间,将根据疫情发展形势和客流需求及时调整列车运行图。未来,可能会保留部分措施,以提升服务乘客的能力。(完)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