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發
作為一名賣服裝的個體戶,家在南寧的肖媽媽沒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也會成為學校月考的“監考員”。不過,她的監考對象隻有一人——高三在家備考的女兒肖晴。
疫情期間停課不停學,對於今年1000多萬名高三考生來說,每天坐在電腦前聽老師在線授課並不比在教室學習輕鬆。而考生的家長們除了要照顧子女的一日三餐,還要配合學校充當“叫早員”“輔導員”“監考員”等諸多角色。這段難得的親密時光,讓有的父母更了解孩子的學習狀態,增進了親子關系﹔也讓有的父母為孩子的成績波動而焦慮,盼望疫情趕緊過去。
終於有機會天天做孩子愛吃的東西了
肖晴在廣西南寧市的一所私立高中就讀。從2月1日起,高三年級線上開學,每天早晨8點至8點半是早讀時間。老師會在班級群裡隨機點名,被點到名的學生要在QQ電話裡開麥讀書。
以前6點就要起床去學校,疫情期間肖晴每天可以多睡1個多小時。女兒起床后,肖媽媽便開始准備早餐,燕麥粥、面條、米粉、三明治等,天天都不重樣。上午9點左右會有10分鐘的課間休息,這時肖媽媽會把早餐送到肖晴房間,讓女兒抓緊時間用餐。
和緊張復習的肖晴相比,肖媽媽覺得自己像個“閑人”,肖爸爸在外地做生意,她成天隻能圍著女兒打轉。
2月17日,肖媽媽曾嘗試返回服裝市場開店,但一天下來,生意沒有開張。同行中也有人試著開直播,在微信群賣衣服,但收效甚微。肖媽媽干脆給自己放了個長假。
由於學校封閉了,很多放在教室的復習資料無法取出。附近路口的文印店嗅到商機,春節期間就開門了。肖媽媽心疼女兒一整天都盯著屏幕,有空就去幫她打印一些試卷。
在雲南省昆明市第十中學就讀的高三學生李瑩從2月17日起,每天早上8點30分就准時上網課。
李媽媽平時不用工作,孩子住校時,她一般睡到10點才起。自從李瑩開始上網課后,為了讓女兒多睡一會兒,李媽媽戒掉了晚上看小說的習慣,每天早上7點多就爬起來給女兒准備早餐。
李瑩平日裡很愛吃帶卷兒的寬面條,“一天能吃上三頓,還嫌不夠。”離家3公裡外的大型超市才售賣這種面條。
疫情暴發后,昆明市暫停了部分公交線路,李媽媽沒有電動車,家裡的面條消耗量也比較快,每周她都得走上3公裡去超市買,一個來回要近兩小時。
“看到孩子吃得那麼香,我就感到很滿足。”李媽媽說,自從孩子上高中住校后,女兒喜歡賴床,在學校經常吃不上早飯,晚飯也時常不吃,整個人瘦了一大圈。但這次疫情,終於有機會讓李媽媽天天給孩子准備早餐,做女兒愛吃的東西了。
家中開課讓父母更了解孩子
張純是河南省濮陽市油田第二高級中學的高三學生。2月2日起,全體高三學生便開始了線上課程。
和一些家庭不同的是,張純的父母都是學校教師,張爸爸是初中教學主任,張媽媽是一名小學老師。“我家不是女兒被網課老師教,就是我們在網課裡教其他孩子。”張爸爸笑著說。
每天早上6點左右,張純一家便起床了。張純准備早讀,父母准備給孩子們上網課。“一開始,孩子心態上有點不適應,但我告訴她現在正是彎道超車的好時候,她也很快調整了過來。”張爸爸說。
上課時,張媽媽在書房裡用電腦給學生教學,張爸爸在客廳指導學校老師的教學安排,張純則在自己房間上課,互不干擾。
良好的家庭氛圍也讓張純養成了自律的習慣,張爸爸不怎麼監督女兒學習,“她目標感非常強,全年級1000多名學生,她可以排到二三十名”。
每天下午空閑時,張爸爸會帶著女兒到小區樓下遛彎。由於張純學業壓力比較大,平常上學時,張爸爸沒有很多機會和女兒交流,現在疫情期間,父女的交流反而多了,張純還會主動跟爸爸聊起她夢想的大學,這讓父親覺得很滿足。
家中開課,也使得肖晴的媽媽得以直接觀察到女兒在課上的學習狀態。有時女兒在房間上直播課,她就在客廳聽,“聽聽她能不能回答出來,判斷一下她是否在認真聽課。”除了媽媽的“暗中監視”,學校老師也會在網上經常向學生提問,提問后還會在家長群裡反饋,提醒家長監督。”讓肖媽媽欣慰的是,肖晴自主提問和回答問題都很積極,還得到了老師的表揚。
前不久,高三年級進行了為期2天的線上月考。作為家中考試的監考人,肖媽媽按照要求拍了幾張記錄肖晴考試狀態的照片后,就在一旁坐著,靜音刷刷手機,時不時抬頭看看。“上一次這樣坐在女兒旁邊看著她學習,大約是她小學時的事了。”肖媽媽感慨地說。
隻有正常開學,一切才能回歸正軌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