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互联网诞生50周年,是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25周年,也是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建设25周年,作为信息革命的龙头,互联网的诞生深刻地改变了教育的模式和生态。2018年教育部启动实施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推动了教育信息化从1.0向2.0的转段升级。2019年初,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了十大战略任务,其中教育信息化作为第八项任务被列入其中,明确要求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
信息化在高校发展的战略意义逐渐凸显,在高校智慧校区建设中,如何通过信息化赋能学校战略发展,已成为教育变革的行业趋势。2018 年8月,教育部、广东省、广州市和华南理工四方共建的华南理工广州国际校区基础建设正式动工,对华南理工大学而言,这既是学校高速发展的一次难得机遇,也是学校信息化工作的一次巨大挑战。
高瞻远瞩 打造“在地国际化”新模式
“博学慎思,明辨笃行。” 华南理工大学位于广东广州,是教育部直属的985高校,2017年入选“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名单。作为以工见长、理工结合的高校,华南理工自建校以来,始终以超前的建设理念及先进的技术应用走在全国前列。1978年,华南理工成立教育技术中心,开始探索电化教学;1994年成为最早向国家计委提交CERNET项目建议书的6所高校之一,是国家标准《智慧校区总体框架》(GB/T36342-2018)的主要起草单位之一,也是全国最早开通QQ公众号的高校;2013年中央电视台报道了华南理工移动应用;2017年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报道学校的迎新系统;2016年华南理工建设面向公共服务的云平台,被评为“2016高校信息化创新奖”教育云的典型案例。
广州国际校区是华南理工大学继五山校区和大学城校区之后建设的第三个校区,占地面积约1700亩,是国内首个由部、省、市、校四方共建,正式落地的国际化、研究型大学校区,并将于2021年全面建成“中西合璧、博雅合璧、传统与现代合璧、科学与人文合璧”的国际一流人才培养基地。
2019年9月29日,广州国际校区举行首届新生开学典礼。省长马兴瑞、教育部关工委主任李卫红、副省长覃伟中、省领导张硕辅、张虎、张少康,广州市市长温国辉,华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章熙春、校长高松,以及澳大利亚西澳大学、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澳门大学等境外合作高校、机构嘉宾出席典礼。
2019年9月29日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举行首届新生开学典礼
广州国际校区学科布局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加强新兴前沿交叉领域的学科部署,开展重大基础研究和高端人才培养,进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该校区采用“中方为主、国际协同”的新机制,按照“一对多”的模式,将每个学院与该学科领域国际一流高校开展全方位合作,着力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同质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体系。
当今时代,信息化建设是构建新时代世界一流大学坚实底座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向广州国际校区的办学定位和特色,学校要求信息化建设支持基于大数据密集型科研范式,以支撑跨学科交叉研究;支持多元化教学模式和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改革:智慧课室、智慧实验室、慕课、翻转课堂、语音室、小组讨论学习室、录播教室等,重视个性化教学,提供各种学术交流和教学互动的物理和虚拟空间;同时,应用系统采用国际化应用平台构建业务系统,支持书院管理和国际办学模式的业务对接。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校园
万象更新 赋能信息化校园
针对以上办学需求,华南理工大学智慧校园首先搭建了强大的神经网络,即校园的网络系统。并在校区配置了校园网和智能业务专网,一期综合布线信息点41,600多个,无线接入和数据中心采用6A双屏蔽线。在感知层建设了2万5千多个物联网信息点。同时,校区采用紫光旗下新华三集团的解决方案,网络结构上使用SDN(软件定义网络)架构,在同一物理承载网上构建二三层隔离的多业务融合专用网,IP地址与位置无关,利用SDN动态调整网络资源的特点解决校园潮汐流量,利用SDN集中控制的特点实现快速部署、动态扩展,满足信息化建设周期要求。安全策略管理上则采用面向业务的分组模式,通过安全组进行统一管理,实现各种高级复杂的策略控制功能。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