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正在阿塞拜疆举行的第4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接连传来喜讯。7月5日,第43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决定,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7月6日,中国良渚古城遗址也成功入选。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已达55处,和意大利并列世界第一。
而在苏州,也有着不少良渚文化的痕迹,甚至有专家推测,良渚文化早期中心就在苏州。
因良渚古城遗址命名的良渚文化,距今5300年至4100年,是长江下游环太湖流域一支重要的考古学文化,主要分布在太湖流域和钱塘江流域,包括余杭良渚、嘉兴南、上海东、苏州、常州、绍兴、宁波一带,往外的扩张区西至安徽、江西,北至江苏徐州,南至广东、福建。
“良渚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主根系,是在碰撞、交流、融合中发展的。它的早期中心就在苏州。”苏州市考古研究所所长张照根告诉记者,考古发现,苏州澄湖、独墅湖、东湖林语小区之间的大块区域,曾经是良渚文化早期的都城,规模与杭州良渚古城遗址相当,功能、布局也非常类似。而在都城周边,有着大量的古稻田遗址以及草鞋山、琼姬墩、绰墩山、赵陵山、少卿山、朱墓村、张陵山、罗墩等多个墓葬遗址。
“良渚文化与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一脉相承。”张照根表示,距今7000年到6000年,马家浜文化在太湖流域兴起,距今6000年到5400年发展为崧泽文化,之后又发展为良渚文化。“这三种文化其实是一种文化,只是因为发现的早晚,被现代考古人命名成不同的文化。”张照根说,其中的一个证据就是,崧泽文化中晚期的都城和良渚文化早期的都城同在一处,遗留的祭台、墓葬、器物形制也有着承继关系。后来,由于太湖冲积平原不断沉降,导致内涝严重,良渚文化中晚期时被迫将都城迁至余杭,但仍有部分人留下。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