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环内的人大概很难想象到,程序员和屠宰场能发生何种关联。
“年轻的程序员小丁拿着可追溯系统的终端,手把手地教屠宰师傅学会如何给猪肉戳针、打码、扫描等一套重复动作。”
去年5月份,虎嗅曾写过一篇《东北数字化转型的魔幻与现实》,讲述了东北屠宰师傅和程序员共同为大数据项目努力的故事,这在寻常人看来颇具魔幻现实主义的色彩,实际上却是整个中国数字化转型浪潮下的必然现象。
不用再跑屠宰场的程序员
吉林,农业大省。
畜牧业产值在农业中占将近七成,肉产品的安全极其重要。为了建成能够覆盖全省的畜牧业可追溯体系,保证肉菜市场里始终都有“放心肉”,吉林森祥科技的程序员们天天泡在屠宰场里,和屠夫们结起了“一帮一”的对子,把猪牛羊肉“电子化”。
随着森祥科技登上华为云,程序员们再也不用天天跑屠宰场了,他们可以应用大数据技术对全省每天猪、牛、羊的屠宰和收购情况进行分析,节省出大量的日常运营资源。他们还期待着和华为云进一步对接,把“可追溯体系”搬上华为严选市场,并通过其渠道——尤其是在喜来登酒店召开的“城市峰会”,将成功案例复制到全国。
他们只是千万个正在通过华为云城市峰会打开新局面的群体之一。
城市峰会,中国云计算的“一级方程式”
回望2019年 “选择不凡・华为云城市峰会”走过的20站,既有北上广深一线城市,也有天津成都武汉重庆等强二线城市;自东向西、由北往南,从年头到年尾。如同“一级方程式”赛程般紧凑的城市峰会,始终紧扣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智慧城市的主题。对某些区域而言,它是一场产业智能化升级的嘉年华;对另一些区域而言,则是开启产业智能化道路的宣传队和播种机。
因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产业布局差异等客观因素,中国的智能化发展、尤其是云计算的行业发展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区域差异。根据《中国企业上云指数(2018)》披露的信息:2018年以山东、江苏、浙江、福建以及广东为代表的东南沿海地区云计算产业发展程度较高;其次为湖北、湖南以及四川等中部地区;而甘肃等西部地区企业数字化程度相对较低。
确实,随着地理位置改变,区域的人口密度、产业构成和资源禀赋迅速变化。与东南部沿海尤其是一线、强二线城市相比,内陆特别是西北部的城市和地区人口密度小、服务业规模小,而农业和原材料、能源供应等产业变成了大头。在这样的区域内,云服务的重心由to C转向to B,流量入口发挥不出规模效用,商业模式和游戏规则完全变了,业务越深入挣钱就越难。但也正因为如此,其区域内产业升级转型的真实需求才更迫切,对于符合实际需要的云服务的渴望才更强烈。
众所周知,华为是服务运营商、大型机构的传统IT产品线生意,是to B出身;是为了给客户架个基站,连海拔6500米的珠峰无人区都愿意去爬的供应商。而后,它又发展出了消费电子产品的终端生意,to C也做得风生水起;花粉之家搞得有声有色,每次新品发布会都热闹得跟过年似的。华为“客户至上”的理念,也在云计算这一新的市场领域得到了传承——华为云持之以恒地通过城市峰会这一“地推”形式,把数字化、智能化的先进理念和技术送到人们身边,特别是送到那些容易被人忽视的地区去。
百年水泥厂的上云之旅
当然,路并不好走。要知道:搞“产业云”要比“消费云”难得多,搞“政企云”要比“个人云”难得多,搞传统企业“上云”要比云原生企业难得多。
一方面,传统企业、尤其是上游资源型行业的生产流程、标准早已成熟,安全生产第一、队伍稳定第一。多数优质传统企业多年来已经搭建起了重IT资产的结构,有着相应的制度、岗位和人员。牵一发而动全身,改革起来特费劲。另一方面,传统行业、传统企业利润较薄,对技术改造的投入所能获得的产出要求颇高,所以思想相对保守的他们,转变观念需要时间。
更何况,传统企业的需求不可能通过千篇一律的标准化手段实现;他们对厂商服务的能力要求更高,需要云服务商下沉到客户身边去,如同吉林的程序员和屠夫们“结对子”一般。
所幸的是,华为云特别擅长“结对子”。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