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
1.首次全国高级社会工作师考试开考
首次全国高级社会工作师考试11月16日开考,全国共有6702人报名考试。
2018年3月6日,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了《高级社会工作师评价办法》,标志着我国建立了初、中、高级相衔接的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体系,这也是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的又一重要标志。
2.“中国社会工作”标志发布
3月19日,民政部发布“中国社会工作”标志。中国社会工作标志形象生动,内涵丰富,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我国社会工作形象的集中体现,具有标示、识别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社会工作服务场所的重要作用。民政部推广使用统一规范的标志,有利于增强社会工作的认知度和接纳度,扩大社会工作的社会影响力,争取人民群众的支持;有利于增强社会工作从业人员使命感与责任感,形成向心力和凝聚力,提升社会工作服务规范化与专业化水平。
3.中国特色社会工作体系建设起步
2019年,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工作体系的呼声越来越高。3月22日和5月25日, “中国特色社会工作体系建设”座谈会和“中国特色社会工作体系建设”论坛相继举办。与会专家认为,中国特色社会工作体系建设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加快学科体系建设、学术-实践体系建设以及人才队伍体系建设,推动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发展。
4.55.37万人报考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
2019年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报考人数再创新高,总数达55.37万人,增长率约为30%。山东、四川、上海、北京、福建、湖北、湖南、安徽、重庆、吉林、内蒙古等地报考人数均突破万人。
2019年,9.3万人通过考试,全国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人数达到53.3万。
5.首个社会工作领域的国家级标准发布
6月28日,由民政部、共青团中央共同提出的《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指南》发布,这是第一个社会工作领域的国家级标准,也是我国青少年社会工作领域的首个标准,该标准于7月1日起正式实施。
该指南是提升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专业化、规范化水平的重要举措,对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的术语定义、原则、内容、方法、流程和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规范。
6.新时代我国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召开
11月3日,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2019年会暨“新时代我国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山西省太原市举行。会议以新时代我国社会工作专业高质量发展和建设为核心展开研讨,为全国社会工作教育者、实践者提供了一场学术交流盛宴。
会上,来自全国各高校的专家代表就当前社会工作研究的热点展开深度讨论。分论坛则着重研讨社会工作参与脱贫攻坚和社会治理、新时代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等主题。
7.推进社会工作领域职业资格互认写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该纲要在推进社会保障合作中这样描述:鼓励港澳与内地社会福利界加强合作,推进社会工作领域职业资格互认,加强粤港澳社工的专业培训交流。
年度热点 社工回声
1.新中国成立70周年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可以分为两个不可分割的历史过程:改革开放之前的30年为我国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基本社会制度前提并进行了艰辛探索;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是在前30年基础上进行的深刻变革与广泛创新。在这两个历史时期,社会工作事业不断发展、完善。
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建设一支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战略部署,启动了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高速航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战略部署,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这些均为社会工作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社会工作发展必然会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谱写更加华彩的篇章。(本报记者 李 芳)
2.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