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

引入菲牛蛭养殖和孵化项目 中山精准扶贫广宁

字号+ 作者: 来源: 2019-12-04 我要评论

水蛭,俗名蚂蟥,生长在水田、河涌、沟渠等湿暗的地方,一旦吸附在人畜表皮就吸血,甩都甩不掉,令人唯恐避之

大洋网讯 水蛭,俗名蚂蟥,生长在水田、河涌、沟渠等湿暗的地方,一旦吸附在人畜表皮就吸血,甩都甩不掉,令人唯恐避之不及。但是,记者近日在广宁县洲仔镇洲仔社区的一个养殖场里看到,村民却把它养了起来,因为这些吸血蚂蟥具有医药价值,能够帮扶村民们脱贫致富。原来,这是中山市驻洲仔社区联合扶贫工作队帮扶当地贫困户的一个扶贫项目,从今年初引进这一项目以来,进展顺利,预计到今年年底,当地的贫困户就能分红,见到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据中山市人大办驻洲仔社区联合扶贫工作队的第一书记杜求卿介绍说,村民们养殖的这种水蛭为菲牛蛭,也叫金边蚂蟥,蚂蟥两边都是金色的,这种金边蚂蟥的水蛭素含量最高,所以药用价值也最高,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和抗癌方面有疗效。

2019年1月,洲仔社区在中山市联合扶贫工作队的牵线搭桥下,与一家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包括养殖、孵化、销售和研发在内的五年战略合作协议。今年6月,首批养殖的40池水蛭正式进场,每池占地2平方米,每条种苗仅重3克左右,每天用新鲜猪血喂养。养殖两个多月后,最大的已长至近20克。

据广宁县洲仔镇洲仔社区贫困户文哥讲,这些蚂蟥一天喂一次,一池要喂十一二斤左右的新鲜猪血。到今年12月,按成品回收价每斤80元计算,这批菲牛蛭将可获得5万元~6万元的纯利润。

据介绍,洲仔社区为省定贫困村,共有24个自然村约5000人,贫困户75户210人。2016年,中山市人大办、市总工会和市人民医院,组成联合扶贫工作队,到肇庆市广宁县洲仔镇洲仔社区,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他们从“蚂蟥”的身上看到了商机,通过不懈努力,终于把“吸血虫”变成了“吸金器”。洲仔社区菲牛蛭养殖和孵化项目,采取“公司+社区+贫困户+合作社”模式,以社区贫困户作为成员,由合作方以保底价回收合作养殖产品。

除了养殖基地的基础建设外,项目采取养殖和孵化的模式,每年约投入10万元购买种苗进行养殖和孵化,聘请2~4名贫困户工作,预计每年收益约15万元,每年约10万元用于有劳动能力贫困户的分红。

今后,广宁将继续努力,把菲牛蛭养殖和孵化这个项目打造成为省定贫困村“一村一品”项目,并将养殖基地建设成为“种植、养殖和游学一体化”的示范基地,创造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于敢勇 通讯员凌杰)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消费扶贫、电商助力 甘孜州走出电商扶贫新模式

    消费扶贫、电商助力 甘孜州走出电商扶贫新模式

  • 定远县连江镇压实责任筑牢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基础

    定远县连江镇压实责任筑牢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

  • 中天金融集团携手晴隆阿妹戚托小镇打造旅游扶贫新模式

    中天金融集团携手晴隆阿妹戚托小镇打造旅游扶贫新

  • 人行重庆营管部:构建金融扶贫长效发展机制见成效

    人行重庆营管部:构建金融扶贫长效发展机制见成效

网友点评
精彩导读

关注微信
手机网站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