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千万工程”到“蚂蚁森林”
“绿色治理”中国方案得到世界认可
本报记者魏董华、张璇、马建国、殷晓圣
从美丽乡村,到科技种树。继去年浙江省久久为功十五载践行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获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发的“地球卫士奖(激励与行动类别奖项)”后,北京时间27日,支付宝蚂蚁森林也获此殊荣。
这一联合国最高级别的环保奖项已经第三年颁给来自中国的绿色创新和行动者。从塞罕坝三代造林人,到浙江省推进“千万工程”,再到蚂蚁森林,中国推动绿色环保的新路径和宝贵经验正在被世界认可。
一棵树背后的环保自觉
这是一座只能背风说话的西北小县城,却被一个手机种树应用,改变了这里几代人与沙斗争的状态。甘肃省武威市下辖的民勤县,三面都是沙漠,风大,树秃,迎风说话就会吃进沙子。只有一种特别能适应盐渍化土地的梭梭树能存活。
从2016年开始,当有人在支付宝蚂蚁森林的小树苗盖了戳,这儿的梭梭林里就会种下一棵梭梭树。3年来,大约有5亿人通过这个手机应用“种”下了1.22亿棵真树,平均每天大约11万棵树被栽种在像民勤县这样的荒漠上。
“3年前,我孩子出生那天,手机上的梭梭树也种成了。”来自福建的蒋生决在老婆怀孕期间,天天陪她散步,在蚂蚁森林里积攒了很多“能量”。孩子出生时,他恰好在手机上的蚂蚁森林里养成了一棵虚拟梭梭树。
而在内蒙古阿拉善,一棵真实的梭梭树也几乎差不多时间被种在了这片沙漠化严重的地区。一个孩子的新生,和一棵树的新生,就这样跨越了2400多公里,紧紧相连在一起。
因为孩子还小,蒋生决只能带着孩子的照片去阿拉善看这棵与他命运相连的树。他希望,等孩子懂事后,告诉他这棵树的故事,让孩子从小就懂得如何保护地球。
手机上一棵虚拟树是如何在几千公里之外变成一棵真树的呢?
用户步行替代开车、在线缴纳水电燃气费、拒绝使用一次性餐具和塑料袋等行为节省的碳排放量,将被计算为虚拟的“绿色能量”,可以用来在手机里养大一棵棵虚拟树。虚拟树长成后,蚂蚁森林和公益合作伙伴们就会在地球上种下一棵真树,或守护相应面积的保护地。
虽然蚂蚁森林种的树,在国家总的人工造林占比中微乎其微,但它的一个价值在于唤起了亿万人对公益、环保的热爱。
80克表示坐过一次公交车,52克代表坐了一次地铁,共享单车每分钟1.8克,行走的步数越多累计的“绿色能量”就越高……90后杭州小伙沈均亮对蚂蚁森林能量的产生再熟悉不过了。“每天叫醒我的不是闹钟,而是一款名叫‘蚂蚁森林’的绿色游戏。”沈均亮说,他已经养成了每天早起收集绿色能量的习惯。
被唤醒的还有他的环保意识。3年来,他每天坚持跑步,收获“绿色能量”,在荒漠种下了13棵真树。如今他已成为一名环保工程师,一直奋战在环保领域。“每个人都讨厌雾霾热爱蓝天,大多数人愿意为减少雾霾做点事,但都很难坚持。因为蚂蚁森林即时的正向反馈,让我坚持下来。”他说。
一座城背后的绿色脱贫
对于民勤县大部分种树人来说,种树还谈不上是信仰,它首先是解决全家生活的机会和希望。县城附近有一个移民村,今年年初刚刚从山上搬下来,孩子上学是不成问题了,但是一家的劳动力要找一份工还是很困难。
不过现在,全村成年人都有了新的奔头——种蚂蚁森林。从实际效果来看,蚂蚁森林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中国贫困地区的就业和经济发展。截至2019年8月,蚂蚁森林累计创造超过40万人次的绿色就业机会,如种植养护树木、巡护保护地等,实现劳务增收超过6000万元。
来自内蒙古阿拉善的牧民聂玉胜就是其中之一,他现在是蚂蚁森林的一名护林员,照看着2000多公顷的森林。
“没想到我这样一个普通牧民也可以参与进来帮助改变环境。短短三年,我生活的土地变得更绿了。这里也有我一份努力。”57岁的聂玉胜说。
从2018年开始,阿里巴巴生态脱贫小组依托蚂蚁森林平台,通过“公益保护地”和“生态经济林”两种模式,助力地方实现可持续、可参与、可借鉴的脱贫致富。
在内蒙古最贫困的县之一清水河县,蚂蚁森林种植的一万亩沙棘成了当地人脱贫的“摇钱树”。县长亢永强说,“蚂蚁森林不仅缓解了荒漠化,还给当地的老百姓带来了收益,靠采摘沙棘,一年最多能赚四五万元。”
除此之外,还有更多的方式让当地经济发展多元化。今年3月,一对来自河南郑州的情侣前往阿拉善沙漠甘肃民勤地区拍婚纱照。新娘表示,收了半年的能量种了一棵树,就想去看看,那么多棵树中,有一棵树是她种下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