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会让一个啼哭的婴儿变成古稀老者,也可以让一个生活的附属品,变成推动产业快速前进的发动机,这里所说的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通信行业巨大变化。
的确,70年前,亲朋好友分别,恋恋不舍之际总会叮嘱一句“记得来信”,进入20世纪90年代,叮嘱变成了“有时间别忘打电话”;而如今,QQ、微信安装在几乎每个人的手里,让远在异国他乡的人都可以近在咫尺。
不仅如此,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通信联系不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需求,更是人与物,甚至物与物、人工智能发展的必然要求……
1983年,第一台浪潮微机在济南诞生,这是中国IT发展的新起点。以浪潮为代表的三大PC厂商将中国PC产业带入了一个繁荣发展的新时代。
从“摇把子”转接到自动交换
早已从济南联通退休的老李,至今还记得小时候上幼儿园,远远看到骑着自行车送信的父亲,就大哭一场:“老爸是老革命,新中国成立后,在济南的邮政局工作,负责送信,后来,我接了老爸的班,先在电信局工作,后来在网通,又是联通,虽然称呼有些不同,但实质上都是一个单位,期间改革改制嘛!”
正因为如此,老李见证了这些年来济南通信行业巨大变化。书信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不在同一地方人们之间主要沟通方式,阅读信函第一句话一般是“见字如面”,但那时的人们都有一个理想——“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听到声音,胜过“见字如面”。
1990年,浪潮研制出全球第一台中文寻呼机,并开发制定了全球第一个汉字寻呼标准。
由于家庭的关系,老李很早就见到了第一代电话机,俗称“摇把子”,拨打时,先用手摇微型发电机,发出电信号呼叫总机,再由总机转接到呼叫方号码,然后通话。“有时候通个电话,中间要有好几个话务员转接。”老李说,通话质量、私密性就难以保证了。
不过,新中国成立伊始,国家非常重视通信基础设施建设,1950年8月,全国六大电信工程之一的济南-徐州电信线路架设工程竣工,奠定了济南通信枢纽地位,影响至今。无线电行业起步,1955年6月,山东人民广播电台修理服务部试制成功8英寸舌簧扬声器,此为济南市最早生产的无线电器件之一。
1958年起,济南14个无线电厂相继建立,能够生产电子元器件、检测仪器、收音机等产品,奠定了济南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1965年,济南市区电话实现自动交换,这是一个不小的进步,接线员开始逐渐退出历史舞台。1981年5月,济南市开通北京、上海、天津、西安等全国21个大中城市的长途自动电话拨号业务,城市对外联络越来越多
“不过,那时候自动电话使用范围很小,电话对绝大多数家庭来讲,还是奢侈品。”老李回忆说,书信依然是人们与远方亲人联络的主要方式。原因很简单,到20世纪80年代,济南市内拨打一分钟电话五六角钱,长途得七角钱以上,一个电话打下来,动辄几元甚至几十元,一般人承受不起。
《济南电信志》一组数据能说明这一切:1949年济南解放之初,电话容量5340门,实装2848门;到1979年容量才11300门,实装9426门,而当时济南人口已达105万户,453万人。
“大哥大”开启了移动通信
改革开放后,逐步富裕的人们装电话需求很迫切,1984年,济南市电信局开办住宅电话业务。与此同时,济南经济快速发展,成为全国第一批工业总产值过百亿的城市,企业安装电话需求与日俱增,然而落后的纵横制电话交换机严重影响通话效果和电话扩容。
1987年10月22日,济南引入程控电话交换系统,1989年,电话容量增至39500门,实装32088门。20世纪90年代初,济南工业即将转型,但仍处于最强盛时期,很多企业下面的部门都要安装电话,而当时电话号码只有5位,满打满算最大容量只有10万,除去0、1、9不能用,顶多7万,根本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1992年7月5日,济南电话号码由5位升6位,实现扩容。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1993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激发人们自主创业、安装电话热情。此时国家要求通信业适度超前发展,1993年12月12日,济南电话号码由6位升7位,容量达到千万级,可安装700万部电话。
1995年以后,电话开始大批量进入城市家庭,街头电话亭、话吧也应运而生。20世纪90年代末,电话系统所采用的设备逐步实现国产化,成本大大降低,话费也相应减少。2005年5月21日,济南、青岛本地网电话(固定电话、小灵通)号码由7位升至8位,容量扩至亿级,可安装7000万部。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