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

冠军是如何炼成的?4关键词解析女排世界杯卫冕路

字号+ 作者: 来源: 2019-10-13 我要评论

资料图:中国女排拦网。图片来源:ICphoto 客户端北京9月28日电(邢蕊)在3:0横扫塞尔维亚之后,中国女排第5次将世界杯冠军收入囊中。从出征到现在,女排姑娘们一路高歌猛进,以十连

资料图:中国女排拦网。图片来源:ICphoto

资料图:中国女排拦网。图片来源:ICphoto

  客户端北京9月28日电(邢蕊)在3:0横扫塞尔维亚之后,中国女排第5次将世界杯冠军收入囊中。从出征到现在,女排姑娘们一路高歌猛进,以十连胜的不败战绩提前一轮实现卫冕。回顾大赛过程,以下四个关键词或许可以解析女排的卫冕之旅。

  关键词一:目标

  在首轮3:0横扫韩国女排之后,主帅郎平对着摄像机说:“只要穿上中国队的球衣,我们每一次的目标就是升国旗,奏国歌。”

  竞技体育里,目标即是信念又是态度。短短六个字,彰显中国女排卫冕的决心,又体现出她们对于超越自我的追求。将五星红旗在日本赛场升起的愿望驱使着中国女排一路所向披靡,播下目标的种子之后,姑娘们用拼搏的汗水和泪水将它滋养浇灌。

  从第一阶段的一局不失到第二阶段力克巴西,“复仇”美国,再到最后连续战胜荷兰、塞尔维亚,正是因为抱着为国争光的信念,中国女排面对强敌毫不畏惧,将敢打敢拼的精神在赛场上展现地淋漓尽致。

资料图:朱婷扣球。图片来源:ICphoto

资料图:朱婷扣球。图片来源:ICphoto

  关键词二:轮换

  本届世界杯,中国女排共有16名队员出征日本,与上届世锦赛“一套阵容打天下”的情况不同,此次这16名球员都得到了出场机会。

  第二轮对阵喀麦隆以及第八轮对阵肯尼亚,郎平均派出以替补为主的阵容,使主力球员得到充分的休息同时也让年轻小将感受到了大赛氛围。

  在对阵喀麦隆一役中,李盈莹在朱婷缺席的情况下扛起了进攻大旗,全场比赛她独自砍下19分,是全队唯一一名得分上双的选手。赛后,郎平给予了她很高的评价:“我觉得李盈莹已经是二年级的学生了,今年她上场的表现比去年更加稳定了,也正向全面型选手的方向发展。”

  毋庸置疑,李盈莹的成长分担了朱婷的压力,也使得中国女排的进攻更为均衡。连朱婷自己都承认:“她进步速度很快,给球队提供了很多帮助。”除李盈莹之外,两名新人副攻王媛媛和杨涵玉也得到了锻炼机会,她们均在对阵肯尼亚的比赛中首发出场。

  阵容的轮换不仅帮助年轻人积累了比赛经验,也进一步加深了替补球员之间的默契和配合,而朱婷、颜妮等主力也可以为以后的“恶战”做准备。

资料图:郎平在场边观战。 汤彦俊 摄

资料图:郎平在场边观战。 汤彦俊 摄

  关键词三:全面

  去年世锦赛,中国女排拼得一枚宝贵的铜牌,但是比赛中同样也暴露出诸多问题。短短一年时间过后,同样一支队伍却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首先,中国女排接的一传体系愈发成熟,除朱婷之外,龚翔宇、王梦洁和张常宁的一传到位率也越来越高,如此一来,朱婷一传的压力大大减小,也保证了其在前场的进攻火力。

  除此之外,张常宁状态的回勇让中国女排渐渐摆脱了“朱婷依赖症”,呈现出多点开花的局面。对阵日本和肯尼亚的比赛中,她独自扛起进攻大旗,荣膺得分王。在发球方面,她对阵日本的七连发为球队直接得到5分,日本主帅更是称她的发球为“魔球”。不得不说,张常宁的进步为中国女排带来了不少利好。

  拦网方面,副攻袁心玥实力提升不少,对阵巴西一役,她拦网独得7分。而老将颜妮实力依旧稳定,中国女排的“网口长城”已经搭建完成。

  综合10场比赛的表现来看,中国女排的各个方面几乎无懈可击,而也正是因为综合能力的上升,女排姑娘们才能达到战无不胜的状态。

资料图:中国女排庆祝得分。图片来源:ICphoto

资料图:中国女排庆祝得分。图片来源:ICphoto

  关键词四:细节

  “两强相遇勇者胜,两勇相遇智者胜”,在世界杯这种聚集各路豪强的舞台,更能把握细节的一方无疑占有更大的优势。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女排世界杯“决赛”提前到来,中美一役定冠军走势

    女排世界杯“决赛”提前到来,中美一役定冠军走势

  • 习近平致电祝贺中国女排夺得2019年女排世界杯冠军

    习近平致电祝贺中国女排夺得2019年女排世界杯冠军

  • 十战全胜!中国女排夺得2019年女排世界杯冠军

    十战全胜!中国女排夺得2019年女排世界杯冠军

  • 本月起可查询2018年社保对账单 参保人如何核对社保缴费信息

    本月起可查询2018年社保对账单 参保人如何核对社保

网友点评
精彩导读

关注微信
手机网站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