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

快速检测技术在监管中的应用与挑战

字号+ 作者: 来源: 2019-10-06 我要评论

编者按 食品安全是重大的民生问题、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在国家科技战略规划中

  食品安全是重大的民生问题、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在国家科技战略规划中将食品安全列为公共安全和保障民生科技的重要内容。2015年,有“史上最严”之称的《食品安全法》修订施行。新《食品安全法》明确创新监管手段,第一次将快速检测技术写入法律文件。

 

  安全的食品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无论是生产还是监管,都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对企业而言,要确保食品安全,必须依靠完善的质量安全控制手段;对监管部门而言,面对数量庞大的经营主体、复杂多样的食品安全风险,必须运用科技手段提升监管效率和水平。解决食品质量问题要依靠科技,保障食品安全同样要依靠科技。

 

  本文系统分析了国内外食品安全科技应用的现状,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对科技的需求及快速检测技术应用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科学应用快速检测技术为新时代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服务的建议。

 

  国内外食品安全科技研究现状、趋势及我国监管工作的需求

 

  对于老百姓非常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在国家科技战略规划中将食品安全列为公共安全和保障民生科技的重要内容,明确提出为保障我国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国家利益提供科技支撑。在近二十年食品安全科技规划的支持下,我国食品安全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已基本形成国家食品安全科技创新体系,有力支撑了食品安全高效监管。

 

  国内外研究现状

 

  食品安全监管与检验检测水平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发达程度和公民生活水平以及政府公共安全服务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食品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指标。全球各国都非常重视食品安全问题。美国仅2014年投入的食品科研经费就达 2.3 亿美元;欧盟第六框架计划食品安全投入也达到6.85亿欧元;我国从“十五”期间开始专项投入食品安全科研经费,至今总额已近20亿元。

 

  当前,国际食品安全检测监管科技发展呈现食源性危害检测技术集成化、快速化的趋势。随着食品产业的快速发展,生产经营的现代化程度、产业技术含量越来越高,监管工作仅靠简单的“望、闻、问、切”难以诊断症结,必须更加注重运用风险监测、监督抽验、快速检测等技术手段,依托产品标准、技术规程、检验数据等,为日常监管和行政执法提供技术支撑,不断提高监管的科学性。我国近二十年的食品安全科研工作也逐渐从提升实验室检测能力向现场快速、高通量检测技术研究方向发展。但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在潜在污染物和非法添加物识别等方面手段不多、技术储备不足,监管工作需求与技术支撑能力不匹配的矛盾仍然突出。由于受不同类化合物结构性质以及基质等的限制,没有形成系统的样品前处理和筛选监测技术,难以快速有效应对突发事件中的未知风险。基层执法装备落后,现有的快检产品和设备大多存在检验准确度较低、重复性较差等问题,难以满足日常监管和应急处置需要。随着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快速出具准确的筛查数据对于及时发现食品安全潜在隐患,避免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新时代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需求

 

  食品生产经营和消费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网络化、国际化,互联网营销、海外代购等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层出不穷,极易产生新的风险隐患。这一现状在对食品安全技术保障能力不断提出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的同时,也给食品安全监管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在食品安全监督检测体系中,快速检测不仅可以实现食品安全预警时间点前移,还可扩大食品安全控制范围,减轻了实验室检测的压力。快速检测和实验室检测的结合和互补,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又能有效降低检测成本。目前,快速检验装备已广泛应用于市场监管工作,不仅应用于重大活动保障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中,还广泛应用于日常检查中。一些部门和单位已将开展快速检验工作纳入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考核,定期进行通报和督查。

 

  近年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让一些民众对食品安全产生了不信任感和恐惧感,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产品已开始在网上热销并进入普通家庭,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成本低、使用简单的快检试纸、试剂保障自己的食品安全。某媒体曾与食品安全快速检验网开展食品安全快速检验产品消费者意愿调查问卷活动,共计1万余人参与了问卷调查。统计显示,八成的消费者希望借助快检技术帮助鉴别食品安全,工薪阶层和中等收入者最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对快检产品热情较高。对家用快检产品,消费者的希望是小巧、方便、快捷、低成本,在选择和购买时,消费者会从操作简便程度、价格、检验时间等方面考虑。消费者希望家用快检产品检验项目能够涉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食物,其中居前三位的项目是农药残留、瘦肉精和三聚氰胺。

 

  快速检测技术是新时代食品安全科技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
精彩导读

关注微信
手机网站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