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岸英像。 新华社发 |
毛岸英2009年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荣获“最美奋斗者”称号。
在朝鲜平安南道桧仓郡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内,一块一米高的花岗岩石矗立在墓前,正面刻着“毛岸英烈士之墓”;背面刻着:“毛岸英同志原籍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是中国人民领袖毛泽东同志的长子。1950年11月25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
毛岸英,1922年出生在湖南长沙,幼年随父母辗转上海、广州、武汉等地。1930年10月,母亲杨开慧被捕入狱,毛岸英也被关进牢房。杨开慧牺牲后,毛岸英被营救出狱,并在党组织的安排下来到了上海。1931年中共上海地下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后毛岸英流浪街头,在烧饼铺当过学徒,捡过破烂,卖过报纸,推过人力车,历尽艰辛。
1936年,中共地下组织安排毛岸英去苏联学习。在苏联期间,他开始在军政学校和军事学院学习,后来参加了苏联卫国战争。
1946年,毛岸英来到延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遵照毛泽东“补上劳动大学这一课”的要求,毛岸英和农民睡一样的土炕,吃一样的粗粮,干一样的农活。不论是解放战争时期,跟着中央土改工作团参加土地改革工作,还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工厂任党委副书记,毛岸英总是严格要求自己,和普通群众打成一片。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新婚不久的毛岸英请求入朝参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俄语翻译和秘书。他工作积极,认真负责,迅速熟悉了机关业务。
1950年11月25日上午,美国空军4架野马式战斗轰炸机突然飞临位于朝鲜平安北道大榆洞的志愿军司令部上空,投下了几十枚凝固汽油弹,在作战室紧张工作的毛岸英不幸壮烈牺牲,年仅28岁。
消息传回国内,毛泽东强忍丧子之痛,缓缓地说:“打仗总是要死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已经献出了那么多指战员的生命,他们的牺牲是光荣的。岸英是一个普通战士,不要因为是我的儿子,就当成一件大事。”这是毛泽东一家为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献出生命的第六位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