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美景。
原标题:
农业全面升级 农村全面进步 农民全面发展 城乡全面融合
——聚焦通化市努力走出集约、高效、安全、持续、具有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在吉林视察时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及全面落实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要求部署之际,中共通化市第七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通化市委关于贯彻〈中共吉林省委关于集中力量补齐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短板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加快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决定〉的实施意见》。
《意见》以“十大行动、百项工程”为引领,深入实施乡村全面振兴行动,着力补齐“三农”领域短板,提出“21395”发展计划,着力提高粮食稳产保供能力,着力推进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建设,努力走出集约、高效、安全、持续、具有通化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加快推进通化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城乡全面融合,为新时代通化绿色转型、全面振兴打牢“三农”基础。
“21395”发展计划,即:到“十四五”末期,全市粮食总产量稳定在25亿斤阶段性水平;建成高标准农田100万亩;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达到300亿元;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力争达到90%;特色产业发展、县域经济发展、农民持续增收、脱贫攻坚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5项关系乡村振兴全局的工作继续走在全省前列。
加快推进通化在全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大黑土地保护力度,到2025年,有效遏制黑土地退化,黑土耕地质量持续提升,黑土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推广绿色高效技术模式,到2025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到2025年,化肥农药利用率达到40%以上,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80%以上。
——切实抓好粮食稳产保供工作。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全面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到2025年,耕地保有量稳定在254万亩。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要求,每年推广先进实用技术面积不少于200万亩。深入实施“菜篮子”工程,到2025年,蔬菜自给率提升到50%。推进畜牧业健康发展,到2025年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到70%。
——持续推动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做强农产品加工业,突出发展休闲食品、餐桌食品、保健食品、特医食品、绿色食品,重点扶持做大一批龙头企业和成长型企业。大力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到2025年,全市建成精品乡村旅游线路10条、打造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星级企业100户,乡村旅游实现收入17亿元。打造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新载体,到2025年,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达到6个以上。加快培育建设特色小镇,到2025年,全市创建省级特色产业小镇20个以上。加快推进田园综合体建设,到2025年,全市田园综合体项目达到20个。
——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到2025年全市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到60万亩,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构建粮食、畜产品、园艺特产三大精深加工板块,打造各具特色的农业全产业链。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到2025年累计推广新技术新成果150项,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0%以上,补上冷链物流短板,到2025年累计培训农民30万人(次)。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到2025年累计培育各类新型经营主体7500个、市级以上示范性合作社50个、示范性家庭农场200家,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到45%以上。
——深入实施农产品品牌建设。加快培育农产品品牌,到2025年建立健全以区域公用品牌为核心、企业品牌为支撑、产品品牌为基础的农业品牌体系。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到2025年农产品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4个县(市)力争达到省级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标准。加大品牌宣传推介力度。
——大力提升数字农业应用和科技创新能力。以数字乡村建设引领农业现代化,到2025年实现全市农业农村管理部门和各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全面应用,个体农户应用率达到80%。推进现代种业发展,到2025年力争建设高标准种子生产基地2万亩。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完善现代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立市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交易服务平台,强化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乡镇农业基层服务体系,培育高标准试验示范基地15个、科技示范主体284个。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