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北京“三文鱼”事件,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相关部门便快速响应,通过追踪食品溯源地,锁定北京最大的“菜篮子”新发地农贸批发市场为发源地,相关部门抽检时从切割进口三文鱼的案板中检测到了新型冠状病毒,也正是第一时间理清出病毒来源和流向,为战胜疫情赢得了先机。
纵观本次“三文鱼”事件的发展过程,有一个词被专家频频提及——食品溯源。
事件发生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认为,“还不清楚传染源到底是人还是食品,因此,要尽快对市场中的人和食品进行全部溯源,特别是加强对于食品的溯源。目前形势下,更要做好生鲜、果蔬等货物的检验检疫,特别是从疫情严重国家进口的物品要格外注意,加强检疫。
同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生健康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表示,要尽快清晰地知道哪些食品被污染,以及这些食品的最初来源在哪里非常重要,这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溯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消费者选择可控、可追溯来源的产品,是保证安全、健康的重要选择。
区块链食品溯源,疫情之下的食品安全守护者
食品安全大于天,尤其在当下疫情的特殊阶段更不允许有一丝懈怠。其中“食品流通全流程的追溯”作为食品安全的最核心环节,确保其流程的安全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事实上,不管是国家政府层面,还是社会企业力量,一直都在积极推动食品溯源在法律与技术层面的进步。早在2016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就颁发了《总局关于推动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完善追溯体系的意见 》,为中国食品溯源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但是由于技术手段还未大范围的普及和应用,使得食品溯源工作变得异常困难和艰巨,传统的食品追溯系统基于集中式数据库技术,一般只能追溯到生产企业,无法让食品追溯全链条的参与方均参与进来,做到全流程追溯。一旦出现问题,没有办法明确到具体节点。
所以新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在当前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区块链作为目前最热门和尖端的技术,除了在金融领域大放异彩,在食品溯源方面也已经被证实有着颠覆性和划时代的意义。
众所周知,区块链有五个重要的特性,即去中心化、开放性、自治性、信息不可篡改以及匿名性。应用在食品安全领域,区块链能够做到包括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全流程的可追溯,从根本上解决了食品溯源工作的核心难题,不仅保证了全流程的可追溯,其不可篡改性,也保障了信息的准确性。
首先,区块链会让更多的人参与“上链”。参与方越多,数据信任背书越多,信息公开,责任主体有备案、生产过程有记录、主体责任可追溯、产品流向可追踪、风险隐患可识别、危害程度可评估、监管信息可共享。
其次,让信息形成共享信息链,不可随意纂改。所有的数据一旦记录将不能被改动,依靠不对称加密从根本上消除人为因素,从技术上突破了传统的溯源防伪系统信息不透明、数据容易篡改、安全性差、相对封闭等弊端和弱点。
最后,信息登记智能化、非人工化。数据采集通过机器采集和机器智能信息登记,进行非人工干预的智能信息登记,然后通过区块链技术记录到安全可信任的分布式数据库中,确保信息公开透明。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区块链溯源中心副主任夏小红曾表示:区块链技术与食品安全的结合已然是大势所趋。
区块链技术大放异彩,首部区块链食品溯源白皮书上市
有了政策的保驾护航,区块链技术在食品溯源领域近几年的应用热度持续不减,不管是行业规范与标准的制定,还是企业的具体实践都在稳步推进与加码。
作为互联网技术与农牧产业相结合的完美典范,健安农牧不仅积极参与和指导了《食品供应链溯源区块链应用规范》标准从起草到发布的全过程,并且率先在养殖和物流运输环节率先实践和应用,以互联网科技赋能新农牧,打造与引领行业最新标准,在疫情阶段严防死守生物安全这道门。
今年2月份,经过行业协会、无数专家学者以及健安农牧等企业的共同努力,中国首个区块链食品溯源白皮书《2019中国物流与供应链产业区块链应用白皮书》上市,对于当前行业标准不统一、企业技术不规范等影响行业发展的乱象,起到了重要的指导和规范意义。
白皮书聚焦于区块链这项炙手可热的技术在物流与供应链领域的应用发展。不仅是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的决策参考,也为行业企业、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和社会各界了解区块链行业发展现状、认识区块链技术应用价值、推动区块链技术应用落地提供了重要指导。
加码区块链溯源技术,健安农牧引领行业新规范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