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09988.HK)11月26日在港交所正式挂牌上市,开盘价187港元,较发行价大涨6.25%,最新市值超过4万亿港元。阿里巴巴成为首家同时在美股和港股两地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
而数字之外,是港交所对于包括阿里在内的新经济公司的“扫榻以待”。无论是企业还是港交所,都秉承了一种与时偕行的精神,不断修正自己,不断寻找更好培植商业发展的土壤。而资本市场的改革创新,也是应时而变,从小米到阿里,从百济神州到君实生物,都是港股市场锐意改革的受益者,也引领激发着新经济企业蓬勃生发。
“香港,我们来了”
怀揣逾2000亿元现金,阿里为何仍要折返港股,与其说是募资,不如说是态度。走向更理解阿里用户的资本市场,是阿里全球化不能绕过的一步。而对于港交所,阿里的归来对于其吸纳更多新经济公司,何尝不是一个最好的榜样。
敲锣仪式前,阿里巴巴董事局执行副主席蔡崇信提前1个小时出现在港交所,与在场嘉宾寒暄。与此同时,阿里还邀请了诸多行业合作伙伴共同见证敲锣仪式。交易大厅中,最兴奋的还是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台上台下,他与包括蔡崇信、张勇在内的阿里高管握手、拥抱,仿佛多年未见的好友重逢。的确,港交所与阿里,这一错过就是5年。
“香港,我们来了。”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在敲锣仪式现场表示,感谢香港,感谢港交所,因为过去几年香港的创新,香港资本市场的改革,使阿里巴巴5年前错过的遗憾今天能够得以实现。
2013年,阿里曾谋求香港股市整体上市,但受限于“合伙人制度”止步,转而赴美股市场IPO。阿里巴巴当时曾作出承诺:“如果条件允许,香港,我们一定会回来。”
时间证明,错过阿里为港交所上了重要的一课,并因此触发了其应对新经济变革的“发令枪”,最终促成了港交所上市新规的诞生,包括容许拥有不同投票权架构的公司上市以及为寻求在香港作第二上市的中资及国际公司设立新的便利渠道。
彼时即有资本市场人士预计,阿里回家,为时不远。2018年7月,小米成为港交所首家同股不同权的上市公司,美团紧随其后,这也让错过了阿里、京东等互联网龙头的港交所重新成为孕育创新经济的摇篮。
此番回归港股,阿里交易代码中的“99”一方面记录了阿里巴巴成立的年份,另一方面代表“九九归一”——这是阿里巴巴12年内第二次登陆港交所,阿里又回来了。
扫榻以待 为时未晚
截至11月25日,阿里巴巴香港公开发售获得逾42倍的超额认购,并启动回拨机制,将香港公开发售占比由2.5%增至10%。美股25日收盘,阿里交易价格为190.45美元,当日涨幅达1.96%,创下近半年新高。阿里暗盘最终收涨4.54%,报184港元。这些都说明两地资本市场看好阿里重返港股后的发展前景。而阿里回归背后,是资本市场对于新经济模式的反思和认可。
张勇坦言,阿里二次赴港上市,认购非常火爆,其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港股市场和A股市场一样,更理解阿里巴巴。“因为每个投资者,无论他是机构投资者代表还是个人投资者,都是我们的消费者和用户,大家都参与在这样一个数字生态当中,大家更有共鸣,这也是我们得到超额认购的重要原因。”他坦言,更重要的还是大家看好中国内地数字经济的未来。
中泰证券零售首席分析师彭毅认为,阿里的成功回归也为在美股上市的中概股企业提供了示范性标杆,对提升市场流动性、稳定港股市场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天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刘章明表示,在港股二次上市有助于阿里拓展融资渠道,提振整体估值水平。目前港股已允许创新产业公司将港交所作为第二上市地,有望降低其对于单一地区资本市场的依赖程度。同时,中国内地对阿里巴巴的商业模式更熟悉也更认可,阿里在港股上市后更靠近自己的用户,有助于估值的提升。本次上市可以让更多的亚洲用户和投资者参与公司的成长,在香港和纽约两地上市可以给全球投资者创造全时间段交易阿里股票的机会。
此次阿里沿袭了2014年登陆纽交所时的设计,由客户和合作伙伴带领敲锣。而敲锣人由8位增加为10位,从一群东方人变成来自四大洲八个国家的“世界面孔”,从一群电商人变成了覆盖云计算、金融服务、物流、物联网等不同业态的“跨界人”,细微之间体现了阿里经济体全球化的进程。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