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周年庆,没有欢歌笑语、大红大紫的世俗欢喜,唯有一部充满哲学思辨色彩的科幻感暗黑系微电影,长城汽车的特立独行由此可见一斑。电影中,已逾知天命之年的长城汽车掌门人魏建军,如同一个面壁者,早已洞悉汽车产业的终极奥秘,为长城汽车的未来谋局。
方法总比困难多
30年前,小城保定一家名为长城工业公司的企业因为200万元债务奄奄一息。在“万元户”相当于超级富豪的彼时,200万元无异于一个天文数字。此前并无多少经营经验、年仅26岁的魏建军一口气签下了五年的承包合同。从每辆利润500元的改装农用车做起,“在大市场里找一些小机会”,又拓展到定制冷冻车和石油用车等特种车辆。短短三年时间,绝地求生,复活长城,让魏建军一战成名。
尽管“小机会”可以暂时维持生计,但对于魏建军来说,这并非长久之计。当时的中国汽车市场刚刚起步,不仅公务车需求很大,一部分先富起来的家庭在完成了电器购买计划后,也纷纷将目光投向了汽车,需求相当旺盛。不过那时合资车当道,国产车没有生路。魏建军在考察了美国和泰国市场后,找到了一个“生门”——皮卡。由于当时的国家政策对社会单位购买轿车有严格的限制,对皮卡却没有限制,而且轿车生产实行“目录制”,长城因规模的原因还拿不到“准生证”,造皮卡却有胜出的机会。1996年3月,第一辆长城皮卡迪尔(Deer)下线,6万元的价格,远低于当时最时髦的桑塔纳20万元的价格,这让迪尔在当时的中国市场一炮而红。两年时间中,长城皮卡已经一跃成为国内皮卡霸主,开启了连续22年皮卡冠军的蝉联之旅。1997年10月,第一辆长城皮卡出口中东,又拉开了中国汽车进军海外的序幕。
从皮卡到SUV似乎是顺理成章,因为SUV可以利用皮卡的生产线,无需增加过多投入。当时,中国SUV市场高端线长期由国外品牌霸占,而经济型的中低端SUV存在市场空白,魏建军运用一步到位的低价策略,分别在2002年推出瞄准城市年轻人的SUV塞弗、2003年推出瞄准生意人的7座SUV赛影,定位均在8万元左右。两年间长城一举拿下了国内SUV市场和皮卡市场的双料冠军,年销售额达53亿元,净利润超过6亿元。
自此,长城在SUV领域的专注成为其品牌的注脚。尽管轿车能够带来极其丰厚的利润,长城也颇费周章拿到了“准生证”。但在轿车市场竞争惨烈、长城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魏建军选择了一个“窄门”——聚焦SUV,不再开发轿车产品,集中资源获取局部竞争优势,先做强再做大。在来自轿车市场的诱惑与业界的频繁质疑双重压力下,魏建军做出这样的抉择是在拿长城的命运下赌注。然而,“窄门”即“生门”。
2011年哈弗H6上市销售,率先打开了SUV蓝海市场,拿下“国民”SUV的称号,并成为中国第一个销量达到百万辆的SUV品牌。趁着火候,哈弗H4、哈弗H9等车型接连进入市场,迅速铺开,抢先完善SUV产品布局。在2009年到2013年之间,长城汽车实现了爆发式增长,五年时间净利润增长了七倍。
危机下的关键抉择
在长城汽车的发展历程中,从来不乏克服多重危机的关键抉择。
1999年的供应链危机是长城汽车遭遇的一次重大风险。当时,陷入困境的老国企保定田野汽车厂,选择与华晨汽车闪电联姻,成立了中兴汽车公司,其中华晨以价值3000万元的零部件投入合资公司,控股60%。华晨已经成为了长城的竞争对手,而长城皮卡的发动机购自绵阳新晨厂,绵阳新晨也是由华晨汽车控股。“只要华晨一句话,我们就没有发动机了。”魏建军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不能坐以待毙,魏建军下定决心自己造发动机,他找到保定市定兴县的两位商人冯柱和李金祥合资成立了长城内燃机公司,自己占51%股份。并斥巨资引进日本、美国和德国的先进制造设备,生产出智能化多点电喷发动机,将技术掌握在了自己手里。魏建军意识到,供应链是企业发展的坚实后盾,主导权必须紧紧握在自己的手中。之后两年中,魏建军通过并购、合资,陆续成立了10多家控股公司。建立起一个能够生产发动机、车身、前桥、后桥、内饰件、空调器的一个相对完整的汽车生产链条,对于所有合资项目,魏建军都坚持控股51%。
转载请注明出处。